正确答案: C

表现爱情的诗占绝大多数

题目: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解析:《诗经》包括风、雅、颂。中的爱情诗大约有八十多首,她们主要保存在《国风》中,占总篇目的四分之一多,并非绝大多数,故选择C。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类似于现在的民间"流行音乐",在民间广为传唱。大约160首。古代君王采集民风,以了解民间舆论。"采风"一词至今也未文艺界沿用。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类似于现在正式场合播放的"古典音乐"。是宫廷和朝会中演奏的音乐。《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歌颂之意,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和德行。共40篇。A选项,《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故A正确。B选项,古代"诗"者,类似于现在的"歌词";古代的"乐",类似于现在的"歌谱"。有曲必有词,有乐必有诗。诗是有韵律的寓言,乐是有韵律的声音。故B正确。D选项,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所谓"赋",是指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如《诗经.t民》:"t民之蚩蚩,抱布贸丝",就是平铺直叙。所谓"比",是类比,而非比喻。如:《诗经·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把"一日不见",类比为"三月、三秋、三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便出自于此)所谓"兴",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欲言窈窕淑女,先言和"淑女"有相同联觉的"雎鸠"。故D正确。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 奴隶社会

  • 解析: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 [单选题]语言、思维,记忆等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不平衡性

  • 解析:A项,儿童的发展,在一定年龄时期,往往反映出一些新的典型特点。这些典型特点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的发展在量的增长过程中,产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们根据这些特点的典型性与普遍性,确定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B项,个体的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不均衡。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二是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C项,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特征。如身体发展是按照首尾方向(即从头部到躯干的下肢)和中心外周方向(即从中间部位到边缘部位)进行的。心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顺序,如儿童思维的发展总是从具体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记忆发展的顺序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注意的发展顺序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等。D项,差异性是指在每个阶段内,每个儿童之间,他们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题干描述的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答案选B。

  • [单选题]张乐在阅读《红楼梦》时,根据小说的描述在脑中呈现出王熙凤的形象,这是( )。
  • 再造想象

  • 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如我们阅读小说时想象的主人公的形象,读诗句时,想象出诗中描述的景象都是再造想象。

  • [单选题]在文艺创作和科学发明中出现的"灵感"属于思维类型中的直觉思维。( )A.正确B.错误
  • 解析: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文艺创作和科学发明中出现的"灵感"就属于这种直觉思维。

  • [单选题]下列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 因材施教原则

  • 解析:导向性原则是德育原则的一方面,直观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育原则的一方面,只有因材施教原则既属于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

  • [单选题]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 )。
  •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分配座位时,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故选择A。

  • [多选题]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