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正确
题目:解释是咨询者对来访者思想、情感、行为和事件之间的矛盾进行阐述的过程。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认为"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的理论是:()
C、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单选题]认知行为疗法是()。
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疗法
[单选题]贝克和雷米所说的深层错误观念是指()。
A.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错误命题
解析:深层错误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比如“我毫无价值”等,它们并不对应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也难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加以检验。
[单选题]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取决于个体的()。
[单选题]BPRS尤其适宜于评定()。
A、精神病性症状
[单选题]一般资料:男性,20岁,待业,因主述情绪低落,压抑、厌学,而来咨询。案例介绍:求助者性格较内向,由于父母教育严格,因此从小学习很努力,成绩也较好。中考时因感冒发烧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中学,而该学校学习环境不好,学生间打架斗殴不断。高一时因不愿意帮别人写作业,不愿意欺负弱小同学等被其他同学辱骂、殴打,感到自己无能,自我评价较低,后逐渐变得拘谨、胆小,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从此打不起精神,闷闷不乐,自卑感强,认为别人都讨厌自己不愿与自己一起玩,而他人认为其不合群。求助者曾多次想向父母提出换学校又怕父母添麻烦而没说。父母并没在意其异常,只是要求他努力学习,求助者只好坚持上完高中。虽然埋头苦学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两年前未能考上大学,复读一年后仍然没有考上。之后变得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家长邻居都认为其不活泼,不像男子汗。求助者不想继续学习,也不想找工作,半年前曾有过一两次工作机会,因自身原因没有坚持下来。每天无所事事,打不起精神,没有自己想干的事情,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活着没有一点意义,感到极度痛苦。曾多次到医院就诊,发现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医生考虑其可能有:“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建议看心理门诊,但自己不知道有无心理问题。
[单选题]一般资料:女性,31岁,公司职员。案例分析:求助者3年前乘飞机时突然感到心慌,心跳加快,随后开始感到眩晕、出汗、胸口发紧,并呕吐。求助者非常恐惧,唯恐心脏病发作而死在飞机上,这些反应持续了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回来后到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心脏病变,但从此心有余悸,不敢坐飞机,凡遇急事必须乘飞机时心里总是特别紧张,担心再次发作。半年前又有一次类似的发作,求助者更加恐惧,坚决不再坐飞机,为避免出差辞去主管做普通职员,期间多次到医院检查。近几个月来虽不出差但经常出现上述症状,有时两三天就出现一次,有时是在购物、排队等车或坐电梯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难以自控。曾被医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曾服用镇静剂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由急诊科介绍而来。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心理咨询师:你是说你半年多来会突然感到心慌,心跳加快,出汗、胸口发紧,你很害怕,害怕心脏病发作,是这样吗?求助者:对。我觉得自己很倒霉,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心理咨询师:你为此而烦恼,内心很痛苦,是吗?求助者:是,你说我年纪轻轻就有了这种病还总也治不好,以后怎么办啊!心理咨询师:你觉得自己有病,而你告诉我曾多次到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心脏病,这很矛盾,你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吧?求助者:我小题大做?事情没摊到你头上,你要是这样,说不定还不如我呐。心理咨询师:哦?你还真别说,我就有心脏病,去年还做了手术,现在每天还上半天班,不过你看我现在不是挺好吗?求助者:您是搞心理的,心理素质比我好,我不行,我都快痛苦死了,每天脑子里只想着这种事,我想摆脱,但怎么都摆脱不了,我太痛苦了,我甚至想到了死。心理咨询师:我做过心脏手术,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也为你的情况感到痛苦,但你确实没有心脏病,困难是暂时的,会很快解决的。我会尽快帮你解除痛苦的。求助者:是吗?那太谢谢您了。心理咨询师:别客气,咱们现在来讨论一下咨询方案吧,你这次来咨询的目的是什么呢?能详细说说吗?求助者:咨询方案是什么呢?心理咨询师:咨询方案就是咨询的计划,包括咨询目标,实现咨询目标所用的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过程,评估的手段,时间和次数的安排等,这需要咱们一起来商定。求助者:好的。
[多选题]一般资料:男性,32岁,某机关科长,本科毕业,觉得工作压力巨大,前来咨询。案例介绍:求助者大学毕业后进入某机关做公务员,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勤奋努力,工作上有创新精神,成绩突出,为人热情,诚恳,人际关系良好。两月前因工作业绩突出晋升为科长,别人都以为是好事,但求助者觉得压力大,升职的喜悦很快被压力所代替,总担心自己当不好科长,总怕因为做不好而出事,白天努力工作但效率下降,晚上睡不着,心里总是不塌实,也说不上会发生什么事,从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工作兴趣也下降了。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求助者:您看我的问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解决呀?心理咨询师:说不好,关键要看你的领悟和行为的自觉性了,当然,我会努力帮助你的,咱们需要很好的配合。求助者:我一定会很好的配合您,您要我做什么,我一定去完成。心理咨询师:那好,我告诉你,你的问题不可能一两次咨询就能解决,我们可能需要好多次咨询。前面几次主要对你的情况进行了解,后面我们再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巩固咨询效果。求助者:这个我懂,就像看其他科一样,要先检查,作诊断,再用药,再复查,是吧!只要能好,我会配合您,您这么一讲,我心里也有了谱,我的问题就全拜托您了。心理咨询师:有我在你就放心吧,我会帮你解决的。求助者:您能不能告诉我,我的问题是不是已经清楚了?心理咨询师:当然清楚了,你呀,就是过分担心你的工作导致你过分焦虑。求助者:为什么别人升官了都高兴,而我就总是担心呢?心理咨询师:那是因为你的性格太多虑,太敏感,太悲观,看问题只看不好的一面,不看好的一面。求助者:您说的对,我爱人也这么说,我也知道,可是我在总是改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心理咨询师:咱们需要探讨你改不了的原因,再讨论怎么样解决。求助者:人家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我怕自己改不了,您可要帮我啊!心理咨询师:我会的,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把促进你的心理成长当作己任。求助者:那我该怎么改啊?心理咨询师:按照咱们商定的咨询目标,首先要改变你的认知,然后再改变你的个性特征。按照心理学的理论,你的情绪不是由你升职和工作造成的,是由你的职务和工作的看法造成的,因此需要改变你的看法。求助者:我的看法?我升职了,压力自然就大了,好象没什么错误啊?心理咨询师:你认为职务高,压力就大,职务低,压力就小,按你所说,高官们压力都大,而小官们压力都小,压力随职务的升高而增加。求助者:啊(沉默)好像也不是,比如我官不大,但压力就很大,好象超过了比我官大的人。我似乎有点明白了,我的压力与我的职务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心理咨询师:你看,现在你知道了所谓的压力与你的职务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你的认知发生了改变,你总担心自己改不了,这不是改变了吗?只要你努力,你是可以改变其他错误认知的。这难道不是你在成长吗?对吗?
[单选题]CBCL主要用于()
C、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