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保护作用

题目:唾液中免疫球蛋白具有()

解析:唾液的生物学作用与唾液中的成分及其理化性质相关,因此了解唾液中的一些具体成分可以推断出唾液的相关功能,本题目的就是让考生在学习时要灵活,不要死记硬背。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从组织来源的角度看,釉质属于()
  • 上皮组织

  • 解析:牙胚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①成釉器,起源于口腔外胚层,即原始口腔上皮,形成釉质;②牙乳头,起源于外胚间充质,形成牙髓和牙本质;③牙囊,起源于外胚间充质,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因此,正确答案为E。

  • [单选题]牙周炎进展期病变有下列病理变化,除了()
  • 解析:在牙周炎进展期,病理表现为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沟内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形成深牙周袋,周围有密集的炎症细胞浸润,下方的胶原纤维破坏、丧失,牙槽骨吸收活跃。只有当牙周炎处于静止期即修复期时,炎症明显减少,在牙周袋与牙槽骨之间才可见大量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或见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增生,还可见一部分新生的毛细血管。因此,B项是错误的。

  • [单选题]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时,需麻醉()

  • [单选题]由于上颌牙弓较下颌牙弓大,因而在牙尖交错时呈现覆和覆盖关系,临床上覆和覆盖是指()
  • 覆盖是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覆是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垂直距离


  • [单选题]有关硬腭层次结构的特点,错误的是()
  • 解析:硬腭层次结构:硬腭由上颌骨腭突及腭骨水平板构成支架,表面覆以软组织,除腭中缝无黏膜下层外,其余部分均覆以黏膜及黏膜下层。特点:黏膜下层前部会有少量脂肪而无腺体;后部有较多的腭腺。硬腭的黏膜、黏膜下层、骨膜连接非常紧密,手术时常将黏膜、黏膜下层及骨膜视为一整体,称黏骨膜,从骨面分离。黏骨膜移动性小,能耐受摩擦和咀嚼压力。故答案为B。

  • [单选题]没有消毒和抑菌作用的根管充填材料是()
  • 牙胶

  • 解析:牙胶尖:有压缩性,可填压较紧,具有一定的组织亲和性;X线阻射,必要时易于取出;牙胶尖加热时软化,易溶于氯仿、乙醚和丙酮,稍溶于桉油醇。银尖:不收缩,易消毒,可用于弯曲根管,不刺激尖周组织,X线阻射,充填时在根管口处弯曲成小圈,易于取出。

  • [单选题]被认为与根面龋密切相关的是()
  • 放线菌属

  • 解析:五个备选答案都是口腔常见微生物,其中变形链球菌群是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乳杆菌则被认为在牙本质龋中起重要作用,且可通过测定唾液中乳杆菌数量来预测龋病的趋势,在流行病学中其被作为"龋标志菌";放线菌属中的黏性放线菌则被认为与根面龋密切相关;牙龈卟啉单胞菌则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牙周可疑致病菌,被认为和慢性牙周炎密切相关;血链球菌则是牙菌斑最早的定植菌,又被称为"先锋菌",血链球菌目前被认为是牙周有益菌。这五种口腔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是口腔微生物学重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考生应该熟记在心。

  • [单选题]成釉细胞瘤的基本组织学类型是()。
  • A+C

  • 解析:如果中央细胞为梭形、基底细胞样、颗粒性或鳞状化生,则可分别称为梭形细胞成釉细胞瘤、基底细胞成釉细胞瘤、颗粒性成釉细胞瘤和棘皮瘤样成釉细胞瘤。丛状型肿瘤上皮增殖呈网状联结,周边为立方或柱状细胞,中央星网状层不明显。因此,正确答案为E。②骨外/外周型,是与发生于骨内的实性/多囊型成釉细胞瘤相对应的发生于骨外的肿瘤,位于承牙区的牙龈或无牙颌的牙槽黏膜。③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是成釉细胞瘤的一种变异型,以间质成分为主,上皮岛形状不规则。④单囊型,为成釉细胞瘤的一个亚型,表现为囊肿样,可分为单纯囊性型和囊壁内浸润型。

  • [单选题]琼脂复制模型时的灌注温度是()。
  • 52~55℃

  • 解析:琼脂复制模型的方法是将复模材料放在容器中加热,使之成为溶胶,再将复制的模型平放于玻璃板上,在其周围安放复模盒,通常是在52~55℃时,即溶胶接近胶凝温度时注入复模盒内。当材料凝固后及时取出需复制的模型,再灌注第二副模型。故答案为C。

  • 推荐下载科目: 口腔医学专业知识题库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题库 口腔医学基础知识题库 口腔材料学题库 口腔生物学题库 口腔临床药物学题库 口腔内科学题库 口腔修复学题库 口腔颌面外科学题库 口腔医学相关专业知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