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 :D
  • 手术中结扎、切断甲状腺上极血管时应远离甲状腺上极

  • 解析:继发甲亢是手术治疗指征之一。但青少年患者因尚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手术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复发率亦高,所以不适宜手术治疗。在未准备手术治疗病人不应用碘剂做术前准备,因碘剂只能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而不能抑制其合成,因此一旦停服碘剂,贮存于甲状腺滤泡内的甲状腺球蛋白大量分解,而使甲亢症状重新出现。甲亢病人术前需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基础代谢率降至正常,手术才安全,否则有可能发生甲状腺危象。在手术中处理甲状腺上极血管时,一定要紧靠甲状腺上极处结扎切断,因喉上神经(尤其外支)与甲状腺上动脉贴近同行,在近上极处才分别走行,越远离甲状腺上极切断结扎越容易将喉上神经损伤。

  • [单选题]不符合甲状腺危象表现的是()
  • 正确答案 :E
  •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常减低

  • 解析:甲状腺危象属甲亢恶化时的严重表现,题中所列五项除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常升高,而不是减低外,其余四项均是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

  • [单选题]一女性甲亢患者,丙基硫氧嘧啶+普萘洛尔治疗2个月,T3、T4恢复正常,但甲状腺肿及突眼加重。应加用()
  • 正确答案 :B
  • 甲状腺片


  • [单选题]女性,35岁,诊断甲亢后即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术后患者出现高热,心率160次/分,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腹泻,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正确答案 :C
  • 甲亢危象


  • [单选题]女性,24岁,临床诊断糖尿病1型,于胰岛素治疗后,患者经常于清晨3~4点出现手抖,大汗,饥饿感,空腹血糖11mmol/L,尿糖(++++),尿酮体(++++),夜间尿糖阴性。应采取的措施是()
  • 正确答案 :D
  • 减少睡前中效胰岛素用量


  • [单选题]下列哪项指标预测Graves病停用抗甲状腺药物是否易复发()
  • 正确答案 :B
  • 抗甲状腺抗体

  • 解析:停药指标: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认为ATD维持治疗18~24个月可以停药。下述指标预示甲亢可能治愈:①甲状腺肿明显缩小;②TSAb(或TRAb)转为阴性。

  • [单选题]41岁女性,Graves病病史10年,因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不规则。病情长期未获满意控制。近半个月来出现心慌、气短、多汗而入院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房颤)。其心脏病治疗的关键措施是()
  • 正确答案 :E
  • 正规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

  • 解析:甲状腺毒症心脏病应立即给予足量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至正常,经ATD控制甲状腺毒症症状后,应尽早给予大剂量的131I破坏甲状腺组织,给予131I同时可给予β受体阻断药保护心脏。心房纤颤可以被普萘洛尔和(或)洋地黄控制。控制甲亢后可以施行电转律。在甲亢控制后,多数心脏病症状可以缓解。

  • [单选题]甲亢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首选下列哪种治疗方法()
  • 正确答案 :D
  • 核素131I治疗

  • 解析:131I治疗的适应证为:①成人Graves甲亢伴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上;②ATD治疗失败或过敏;③甲亢手术后复发;④甲状腺毒症心脏病或甲亢伴其他原因的心脏病;⑤甲亢合并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⑥老年甲亢;⑦甲亢合并糖尿病;⑧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⑨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合并甲亢。甲状腺毒症心脏病经ATD控制甲状腺毒症症状后,尽早给予大剂量的131I破坏甲状腺组织。为防止放射性损伤后引起的一过性高甲状腺激素血症加重心脏病变,给予131I的同时需要给予β受体阻断药保护心脏;131I治疗后两周继续给予ATD治疗,等待131I发挥其完全破坏作用;131I治疗后12个月内,调整ATD的剂量,严格控制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

  • [单选题]男,42岁,轻度肥胖,无明显口渴、多饮和多尿现象,空腹血糖6.9mmol/L。为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应检查()
  • 正确答案 :C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解析:空腹血糖6.8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宜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检测葡萄糖代谢功能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糖基化血红蛋白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态的检查;24小时尿糖定量是判断糖尿病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餐后2小时血糖临床上用于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的意义,一是用于诊断,二是观察糖耐量的恢复情况,借以反映胰岛的功能状态;空腹血糖在6.1~6.9之间为空腹血糖受损,≥7.0考虑糖尿病。故选项为C。

  • [单选题]下列哪项对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最有意义()
  • 正确答案 :B
  •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 解析:糖尿病的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分五期:Ⅰ期为糖尿病初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率过滤(GFR)明显升高;Ⅱ期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蛋白排泄率多数正常,GFR轻度增高;Ⅲ期为早期肾病,出现微白蛋白尿,即尿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μg/min(正常人200μg/min,GFR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Ⅴ期为尿毒症,尿蛋白排泄率降低,血肌酐升高,血压升高。临床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是依据糖尿病史、有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并能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后做作出。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内分泌科题库 第十四章人力资源管理题库 皮肤性病科题库 十三章物业管理档案管理题库 消化内科题库 第七章、物业管理招标投标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