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

A、名例律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李悝《法经》的“具法”篇 B、三国时期的《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 C、《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

题目:名例律是我国古代律典总则部分的名称。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关于这个过程的说法,哪些项是正确的?

解析:作为我国古代律典总则部分的名例律,其内容包括五刑、十恶、八议等基本制度和适用于整部律典的基本原则。名例律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战国。李悝《法经》的“具法”篇。商鞅该法为律,至汉代《九章律》皆称“具律”;三国时期的《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北齐律》全面总结立法经验,将“刑名律”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由此可见,选项A、B、C都是正确的,D项错在将《北齐律》误为《北魏律》。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唐朝贞观年间,一名日本人在长安殴打一名波斯人,造成该波斯人重伤,关于处理此案所应该依据的法律有以下一些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B、按照唐朝的法律处理

  • 解析:《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在当时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同时也比较妥善地解决了因大量外国侨民前来所引起的各种法律纠纷问题。由此可见,本案中,日本人在长安殴伤波斯人,显然属于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的情形,理应按照唐朝法律处理,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 [单选题]北齐时期,一个年轻人对父母供养有缺,并在父母去世时服丧不如礼,依据《北齐律》,对该年轻人的行为可以以下列那种罪名论处?
  • C、不孝

  • 解析:英国法的渊源主要包括1、普通法:它是英国法最重要的渊源,由普通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它最基本的原则是“遵循先例”,指一个法院先前的判决对以后相应法院处理类似案件具有拘束力。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特征是“程序先于权利”。2、衡平法。这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通过大法官法院(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特点有:(1)程序简便,灵活,法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2)“补偿性”的制度(与普通法相比);(3)当衡平法和普通法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3、制定法。制定法在法律渊源中的重要性,不如普通法和衡平法。但效力和地位高,可对判例法进行整理,修改。题目涉及的案例中,很明显是普通法院确立的先例和衡平法院的审判实践确立产生了冲突,即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冲突,所以依据衡平法优先的原则,应当适用衡平法来处理案件。所以本题应当选C。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普通法就是由普通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则,它的组成就是大量的先例判决,所以,选项A和B是相同的。至于选项D,英国法并没有规定国会对先例具有解释权,这与中国的最高立法机关的法律解释权是不同的,所以选项D也是错误的。

  • [多选题]《水浒传》中,宋江、武松等人皆因杀人而受面部刺字并被流放之刑,被称为刺配。关于刺配,以下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刺配是两宋时对罪行严重的流刑犯罪的处罚

    B、刺配中的“刺”,实质是古代黥刑的复活

  • 解析:公元前359年,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变法的主要内容是(1)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改法为律”是在法律观念上的一大进步;(2)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变法的终极目的,所以为此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比如奖励耕织、鼓励小农经济,但是对于那些追求末利、投机经商以及怠于农事而致穷困的人,则要加以处罚;并且颁布《分户令》,奖励军功;(3)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同时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剥夺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全面控制;(4)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等主张。强调以法治国,轻罪重刑,不赦不宥,鼓励告奸,实行连坐。商鞅变法的意义在于变法为秦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所以A中甲认为商鞅“改律为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改法为律”,因为之前有《法经》,商鞅变法后的法典一般都以“律”命名。B的错误在于商鞅变法虽然奖励耕织,但反对追求末利、投机经商以及怠于农事而致穷困。D的错误在于商鞅变法中,尽力贯彻的是重刑原则,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所以认为商鞅变法是把许多量刑幅度减轻了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 [单选题]秦朝时期,有孙某和刘某是邻居,但双方关系很差,互相仇视。有一日孙某到县令处告发刘某,称刘某与自家的同母异父的妹妹安某通奸(秦律规定,同母异父兄妹通奸,处弃市),要求县令对刘某定罪。经县令调查,孙某告发之事纯属捏造,是孙某为泄私愤而编造的。根据案情,本案如何处理?
  • D、孙某的行为构成诬告罪,处以弃市的刑罚

  • 解析:首先,根据秦律,故意捏造事实与罪名诬告他人,即构成诬告罪,孙某为泄私愤捏造事实,告发刘某与安某通奸,构成诬告罪。同时,秦律规定,诬告者实行反坐原则,即以被诬告的人所受的处罚,反过来制裁诬告者。因此,本案中,诬告者孙某应当受到他诬告刘某的通奸罪的处罚,即弃市。故答案为D。常见错误分析:有的考生没有理解秦律的“诬告反坐”原则,诬告者赵某应当受到他诬告钱某的通奸罪的处罚,而不是诬告罪的刑罚。该题提醒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解重要朝代的刑罚的基本原则。

  • [多选题]以下哪些属于《法国民法典》的特点:()
  • A、是一部典刑的资产阶级早期的民法典

    B、法典贯彻了资产阶级民法原则,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时代性

    C、法典保留了若干旧的残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传统法律制度

    D、法典在立法模式、结构和语言方面,也有特殊性

  • 解析:《法国民法典》从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早期的民法典;(2)法典贯彻了资产阶级民法原则,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时代性;(3)法典保留了若干旧的残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传统法律制度;(4)法典在立法模式、结构和语言方面,也有特殊性。

  • [多选题]下列可以直接增加类囊体中H浓度的是()。
  • 水的光解

    PQ的跨膜转运


  • 推荐下载科目: 国家的基本制度(上)题库 导论题库 国际货物买卖题库 法与社会题库 中国法制史题库 第二节英美法系题库 法律冲突、冲突规范和准据法题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题库 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题库 国家机构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