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题目:《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治疗咳嗽,咯吐痰涎,色白清稀,应首选的药物是
  • 归肺经

  • 解析:防己黄芪汤证 原文: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方: 病因病机:本病由于病人素体虚弱肌表疏松,卫阳不固,又外感风湿之邪,出现太阳中风表虚之象,脉浮汗出恶风;风性疏泄,风易行而湿黏滞,汗出湿不解,经络不和而身重。 证候:一是太阳中风表虚,见汗出恶风、脉浮;二是湿性重着而身体沉重。 辨证:风湿在表,气虚不固。 治则:健脾益气,祛风除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 宣法、通法

  • 解析:常用治法 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发散而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等而有表证者。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证。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通泻大便的方法,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从大便排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证。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其中,和解之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证属半表半里者;调和之法适用于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此外,尚有和营卫、和胃气等,亦属和法范畴。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方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等。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脏腑之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 [单选题]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是
  • 栀子、茵陈、大黄

  • 解析:茵陈蒿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其证属湿热并重。治当清肝利胆,泄湿退黄。 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逐瘀泻热,通导大便,推陈致新,导湿热从大便而去。 若胁痛者,加柴胡、川楝子,以行气止痛;若口苦者,加黄芩、龙胆草,以清热燥湿;若小便少者,加滑石、茯苓,以清利小便;若食少者,加山楂、生麦芽,以消食和胃等。

  •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心身疾病的预防从个人角度来说应遵循的原则
  • 锻炼良好的体格


  • [单选题]预防医学是研究
  • 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 解析:卫生防疫道德   (一)卫生防疫的道德内涵   预防疾病是最经济、最积极的医学服务,反映着社会道德进步。预防医学的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前途。   (二)卫生防疫的道德要求   1.坚持群众受益,维护公益   2.坚持“预防为主”   3.严谨求实,秉公执法   4.文明礼貌,团结协作   

  • [单选题]患者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此属
  • 心火亢盛证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全科学(中级)[代码:302] 推拿按摩学(中级)[代码:349]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 全科医学(中级)[代码:301] 烧伤外科学(中级)[代码:323] 眼科学(中级)[代码:334] 口腔医学(中级)[代码:353]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级)[代码:355] 疾病控制(中级)[代码:361] 健康教育(中级)[代码:365]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