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裂殖体
题目:引起疟疾临床发作的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艾滋病典型表现的是()。
皮肤黏膜出血
解析:艾滋病的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期,表现为发热、乏力、咽痛及全身不适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无症状感染期: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艾滋病前期:①淋巴结肿大。②全身症状:患者常有全身不适,肌肉疼痛,周期性或持续性发热、盗汗,体重常减轻,头痛,抑郁或焦虑,感觉末梢病变,反应性精神错乱等。③各种感染,如严重的脚癣,大疱性脓疱疮,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毛状白斑,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病等。艾滋病期:患者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机会感染以卡氏肺囊肿肺炎多见,播散性分枝杆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等也常见。恶性肿瘤以卡波济肉瘤最常见。艾滋病患者典型表现无出血症状
[多选题]低排高阻型休克的治疗常用的扩血管药物有()。
阿托品
酚妥拉明
654-2
[多选题]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特点是()。
发病突然
时间集中
集体发病
发病者进食同一食物
[多选题]流感的治疗包括()。
支持治疗
服用解热镇痛药物
应用金刚烷胺有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有效控制继发细菌性肺炎
[单选题]甲类传染病()。
霍乱
解析:这是4道记忆、理解、判断题。重点考学生对传染病报告制度的熟悉和记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①第1题选答"A","艾滋病"为乙类传染病,应复习甲类传染病的种类;②第2题选答"D","血吸虫病"属于丙类传染病,应复习丙类传染病的分类;③第3题选答"E","流行性感冒"是仅在监测点上进行监测的丙类传染病,而应向有关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疫情的丙类传染病为血吸虫病、丝虫病、棘球蚴病,应复习有关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疫情的传染病种类;④第4题选答"D","血吸虫病"属于应向有关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疫情的丙类传染病,仅在监测点内进行监测的丙类传染病有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复习有关仅在监测点内进行监测的传染病的种类。要点通过复习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可正确判断传染病的归属。通过对传染病报告制度的熟悉和记忆,可对传染源的管理做出正确判断。
[单选题]属甲类传染病的是()。
鼠疫
解析:这是2道理解、记忆、判断题。重点考学生对3类法定传染病的熟悉和记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第5题选答"A","病毒性肝炎"为乙类传染病;选答"D","麻风病"为丙类传染病;选答"E""流行性腮腺炎"为丙类传染病,应复习法定传染病的分类,掌握传染病报告制度;②第6题选答"B","鼠疫"为甲类传染病;选答"D","麻风病"为丙类传染病;选答"E","流行性腮腺炎"为丙类传染病,应复习传染病的分类。要点通过复习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可正确判断传染病的归属。
[单选题]对RBC内裂殖体有迅速而强大杀灭作用的药物是()。
氯喹
解析:这是三组记忆题。考核学生对药物治疗疟原虫机制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①第44题选答"A",说明对乙胺嘧啶药理作用不熟悉;②第45题选答"B",说明对氯喹药理作用不熟悉;③第46题选答"C",说明对伯氨喹药理作用不熟悉。要点氯奎能杀灭裂殖体以及RBC内各期疟原虫,乙胺嘧啶能杀灭速发型子孢子,对RBC内未成熟裂殖体有抑制作用,伯氨奎能杀灭肝细胞内各型子孢子,杀灭配子体。
[单选题]患者,女,25岁,工人。发热、腹部不适、疲乏、恶心、食欲不振、尿色变黄6天。体检发现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2cm可扪及,质软,无明显触痛。周围血液RBC4.0x1012/L.WBC8.3×109/L,Hb138g/L,血清ALT740U/L,总胆红素84umol/L。
[单选题]女,31岁,农民,12月份因发热、头晕、呕吐3天入院。体检:面颈部潮红,双腋下少许出血点。尿常规:蛋白(3+),红细胞8~10个/HP。血常规:WBC24.2×109/L,异型淋巴细胞10%,PLT48×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