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题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有关技术人员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
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五十一条。本题题干应说明属于一般违法情形的予以D项处理。尚有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构成犯罪的,则应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或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本题的干扰项为A、C,因为警告、降级、撤职也都为行政处分形式之一,而不能涵盖其他行政处分形式。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将以下项目悬挂于明显处所,除了()。
诊疗医生
解析:医疗机构需要悬挂于明显处的资料。参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单选题]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中对非卫生技术人员()。
不得使用
[单选题]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
立即组织力量防治,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传染病防治法》。见《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凡采取A、B、C、D措施必须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而本级政府在报上一级政府批准之前首先应采取E项措施。同时第四十三条规定,只有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经上一级政府批准才能宣布为疫区。
[单选题]《献血法》规定,献血者两次献血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六个月
[单选题]下列属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的是()。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解析:传染病分类(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禽流感、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淋病、梅毒、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新生儿破伤风。(3)丙类传染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手足口病。
[单选题]某地级市医院于2001年10月对患者李某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手术操作无误,术后恢复良好。第5天李某感到张口、下咽困难,第6天出现角弓反张、抽搐,诊断为破伤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10月11日死亡。患者家属找到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诉。经市医学会10月31日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并在当日将通知书交与家属。家属对此有异议。家属可以向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的有效期限是()。
11月15日前
解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首次鉴定不服提起再次鉴定的时间限制。参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单选题]一名女性患者因不孕症、闭经,伴厌食、消瘦到妇科就诊。妇科医生对其做了各种常规检查后,决定行腹腔镜检查,通知患者准备。患者不知该检查如何做,便随医生进入处置室检查,检查中发现作了切口。患者及家属均不满意开刀,遂向院方提出了赔偿要求。该案例行腹腔镜检查应如何决定为合理()。
必须征得患者同意
解析: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参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单选题]某医疗机构在成立的时候,相关人员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了执业登记,登记的主要事项不应该包括()。
管理机构设置
解析: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主要事项。参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八条: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主要事项:(一)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二)所有制形式;(三)诊疗科目、床位;(四)注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