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统筹安排此部分每一个专题的教学任务

题目: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每册书课内学习计划都包含“梳理探究”部分,并且每册有3个专题,其涉及面广泛,有的侧重对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对该“梳理探究”部分的实施建议恰当的是()。

解析:教师占教学活动主导地位,应对学生学习起引导作用,不能放任学生自流,排除A;这部分旨在为学生梳理、整合语文知识,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必全部识记,排除B;这部分为每册教材课内教学内容,尤为重要,不可自主删减,排除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下面是一位教师鉴赏这一内容的课堂实录。师:我们如果把[端正好]改写成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该如何来描写呢?(学生5分钟准备)生: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生:好一幅天高气爽的晴朗秋景图:抬头望,碧空万里,白云飘动;低头看,黄花盛开,遍地金色。天蓝云白,遍地花黄,霜叶如火,色彩斑斓。师:这两位同学的描写截然相反,一个是乐景,一个是哀景,究竟哪一个合理呢?生:我认为哀景更合理,因为原文中有“西风紧”“雁阵”“凋零的黄花”等意象,这样就能很好地传达出女主人公在离别时内心的愁苦之情。生:我认为乐景合理,因为原文中有“蓝天白云”“黄花”“霜林”等意象,从色彩上就给人一种美的感觉。生:老师您也说过用乐景写哀情,更能体现人物内心的悲哀。师:其实刚才大家的争论,正代表了学术界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不管是哪一种观点,此时崔莺莺内心的离愁别恨是不言而喻的。师: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这支曲子?(一学生朗读)师:这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紧”“染”应该突出。生:应该读出愁苦之情。师:好,我们一齐朗读这支曲子。(学生齐读[端正好])以下对此课堂实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课堂上不应该出现争论,不利于课堂的正常进行

  • 解析:学生之间的争论,既是对学生个人见解的尊重,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有个词语是“蜿蜒”,老师解释到这属于连绵词中的叠韵词,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这一类词语,以下可以用来举例的是()。
  • 邋遢骆驼汹涌怂恿

  • 解析:叠韵词是指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D项中的词语韵母相同。

  • [单选题]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思路:第一步:读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焦母回绝仲卿、兰芝辞别婆婆及小姑子,兰芝和仲卿分手时立誓、兰芝和仲卿诀别的情景;(2)喜欢画画的同学为“精妙世无双”的兰芝画一幅画像,为课文的每一个部分画一幅插图画;(3)喜欢音乐的学生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伤感爱情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在听录音朗诵《孔雀东南飞》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以下对这个教学过程的综合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该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无一处弊端

  • 解析:看上去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形式,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第五章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题库 第四章 口语交际教学题库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题库 第一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教学实施的建议题库 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题库 第三章 现代教学媒体题库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题库 教学评价(综合练习)题库 高级中学语文(考前冲刺)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