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在很多国家包括欧洲福利国家,电信基础设施和电信服务都曾经是被少数企业甚至是一家国有企业垄断的,低效、高价引起了公众的愤怒。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推行改革极力改变不列颠电信的国有特征,并为其引入竞争者,改变管制办法,以期开辟一条“独家垄断——双头垄断——多家竞争”的路径。这个进程受到互联网技术、移动电话技术进步的有力帮助。在政府管制重点走向保证互联互通的前提下,移动通信、IP电话的进入使得政府一直期望的多方竞争局面终于形成,价格下跌而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中国的电信服务领域市场从1993年开始引入竞争。1993年,中国对国内开放了非基本电信业务,1994年成立了中国联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除了允许开展非基本业务外,还允许他们向用户提供基本电信业务。1999年,中国政府对电信市场的重组,是促进国内电信竞争的又一重要举措。此次重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政府决定将原中国电信一拆为四:(1)新中国电信主要负责国内固定网络的运营以及国际业务、数据业务;(2)中国移动负责原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3)负责无线寻呼业务的国讯寻呼,从中国电信分离后整建制划归联通;(4)中国卫星集团公司则负责卫星转换器的管理以及卫星通讯的业务。另一方面,政府进一步扶持竞争,包括批准成立了网通公司,主要经营数据宽带网络业务;加大了对联通和主要经营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吉通公司的支持力度;以及后来又批准中国铁通进入公用电信市场。通过上述改革,中国电信市场形成了新的结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占据了市场的主体。2001年上半年6个月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了5167.2万户,总数已达2.81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新增2017.7万户,达到1.6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3149.5万户,达到1.17亿户。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政策议程通常为如下哪两类()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
[多选题]政策评估的主体系统包括()
政策制定者
专业机构
政策执行者
专业人员
政策对象
[单选题]从8月12日到8月21日,在京、津、杭、深四个城市里,公安交管部门发放的“二○○二”式机动车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短短的十天中,人们从最初的兴奋、好奇、肯定中,慢慢咂过味来,直至最后理性的思考占了上风:“个性化”也应该有“法度”!8月21日,新车牌被暂停发放。四城市交管部门发放“个性化”车牌依据的是《公安部关于开展启用“二○○二”式机动车号牌试点工作的通知》(公交管〔2002〕85号),无疑问题就出在这个依据上。按照这一“通知”,纪念日、姓名、公司名称等都有可能“化”为新车车牌号。于是,被称为最具“创意”的号码,如“USA•911”、“FBI•001”、“IBM•001”、“SEX•001”、“CHN•001”等相继出炉,车主们在享受个性张扬带来的巨大精神满足的同时,这一“通知”也开始接受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的拷问。依照行政法有关理论,任何行政规范性文件都必须依法制定,既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也不能与法规、规章相抵触。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现有的法律规范中没有明确的关于注册车牌的法律规定,但问题就出在,“通知”对现行法律条文尽到了应有的注意,却忽略了法律中所体现出的法律原则与理念。如,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对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进行了严格规范,如第九条规定:“企业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和文字:(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二)、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等等。在个性化车牌政策的整个酝酿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媒体报道过政策制定者为此召开过听证会。政策叫停之前,并没有任何征兆,车管部门甚至还在叫停几天前通过媒体向人们保证,数分钟之内就可以制作一个车牌,车主们大可不必扎堆儿办照。而叫停之后,相关部门也没有随之给出正式的解释,一纸公告“系统故障”,任凭广大群众云山雾罩。而作为政策的相关者,群众本来是有知情权的。更何况,承诺无法兑现也会影响政府部门的诚信形象。一项政策的推出应当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其酝酿、实施、废止都应当有一个科学论证的前提,否则,其可行性在理论上就会遭受怀疑,在实践中很可能遭受否定。
[单选题]蚌埠闸兴建于1950年代,2000年8月扩建的12孔节制闸也于去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新老两闸在宽阔的水面上一字排开,青山连绵,波光粼粼。然而,在仅仅6公里外的下游,淮河却以另一番模样出现了。蚌埠市三号码头附近的淮河沿岸,常年泊着二三十艘旧船,黄大爷就住在其中的一条船上。这里是蚌埠城的西区,工厂林立,是这个老工业城市的经济重心。在每一家的大船边,都系着一条小船,它们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去上游取水。尽管已七十高龄,黄大爷每周总得摇着他的小船花两小时去八里桥取两大桶水回来。“这里的水不敢喝,沉淀过了也不敢喝,因为沉下来的东西是粘的,用手捏捏一扯多长。”一个船民比划着。黄大爷从船下打起一桶河水,记者捞了捞河水,手背上有刺痛感,一会儿就起了几颗红疹子。坐着小船向排污口驶近,水越来越混浊,臭味也越来越浓,不断有黑色漂浮物从身边漂过,轻轻一触就散成微粒。排污沟排出的大量脏水,在河中央形成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一半黑色,一半黄色。明显带有杂质的污水满是泡沫,不断冒着气泡,散发出令人恶心的气味。像这样的排污口,蚌埠城区共有5个,每天排水量在30万吨左右。据淮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4月20日至4月23日监测数据,这5个排污口全部超标,而在黄大爷取饮用水的八里桥附近,排污口COD浓度达到1344mg/L,超过规定近4倍,污染程度重过三号码头排污口。污染下泄事故一旦发生,上游、中游与下游之间就开始了由谁承担责任的争论。安徽的向河南的讨损失,江苏的又向安徽的要说法。“这都是扯皮的事。”蚌埠市环保局宣教科孔科长无奈地表示,“现在淮河污染的特点是频率高,周期短,查起来非常难。”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总工程师谭炳卿则表示,作为水利的行政主管部门,淮委会对流域内发生的此类问题提供帮助。淮委为上访人提供的事故处理意见,可以作为状告的依据;同时他们还负责组织流域内的相关单位进行协商。但是谭工承认,淮委只是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在事故处理上并没有太多的执行力量,而一旦遇到地方保护主义,解决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他说:“能处理的大多是跨行政区投诉,区内投诉都很难处理。”“企业违法的成本比它依法办事的成本要低多了——它宁愿违法,罚得它要关门了,它对你环保局的管理才比较重视,可事实上在我们这种比较落后的地区,不可能让企业都关门。”蚌埠市环保局的孔科长说。谭炳卿表示,所谓“零点行动”以后“淮河污染反弹”的说法并不准确——淮河实际上从未达到过2000年底变清的水质标准。“当时,工厂全部停工、不准排污、用自来水冲洗河道……为了在零点达标,地方上什么办法都用上了。”谭炳卿对类似运动式“治理”的效果表示了怀疑。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向国外学习,通过建立污染权市场实现对淮河流域污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