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淋巴结源性

题目:引起小儿下颌下间隙感染最常见的来源是()。

解析:此题属基本知识与理论试题,考查考生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因的理解。正确答案是引起儿童下颌下间隙感染最多的来源是淋巴结源性,儿童腺源性感染多发主要是因为儿童淋巴屏障功能发育不全所致。选择答案C或E认为,小儿下颌下间隙感染多为血源性或下颌下腺源性,表明考生对儿童下颌下间隙感染来源认识不清。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男,15岁。因左上前牙外伤脱位做了复位固定结扎,固定结扎的时间应是()。
  • 3~4周

  • 解析:本题考的知识点是牙外伤脱位的治疗。外伤脱位牙复位应固定结扎的时间是4周,然后定期观察。因此答案为C,其他均为干扰选项。

  • [单选题]男,43岁。右下后牙固定义齿修复2年,松动,咬合不适。查:缺失,固定桥,3/4冠固位体松动,龋坏,全冠固位体未见异常。固位体松动的原因是()。
  • 固位力不均衡

  • 解析:缺失,固定桥以为基牙,其牙周膜面积显著大于缺失牙,完全能够满足对牙周支持的要求,不存在基牙支持能力不足、桥体过长和咬合力过大的问题。与全冠相比,3/4冠固位力相对较差。因此,3/4冠固位体松动的原因应是固定桥两端固位力不均衡,导致固位力弱的一端固位体松动。

  • [单选题]男,52岁。缺失,余留牙健康,排列位置及咬合关系正常。设计以为基牙,复合固定桥修复。固定桥在远中采用活动连接体的目的不包括()。
  • 更有利于美观

  • 解析:该病例设计复合固定桥修复,基牙多,前后牙长轴方向不一致,如果全部采用固定连接体,难以取得共同就位道,需要磨除大量牙体组织,由于固定桥长,跨度大,制作蜡型、包埋和铸造时容易发生变形,而且复合长桥的中间基牙受到的扭力较大。因此,在的远中采用栓道式活动连接体,使长桥分段制作,分段就位。解决了共同就位道和变形的问题,采用活动连接也可减小受到的扭力。这样的设计与美观效果无关。

  • [单选题]女,58岁。缺失,余留牙形态及位置正常。欲作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确定正中关系的方法是()。
  • 在口内用堤确定

  • 解析:该患者缺失牙数目较多,上颌为双侧游离缺失,模型上不能准确对合正中关系,也不能保持关系稳定。所以必须在口内确定颌位关系记录,利用此记录对合模型。可摘局部义齿确定关系的方法有蜡记录与堤记录两种。该患者缺牙多,准确而稳定地记录关系的方法应采用堤记录法。

  • [单选题]女,32岁。不慎被机器将长发辫卷入造成大块头皮撕脱。关于其创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创缘整齐,有明显的出血点


  • [单选题]男,54岁。缺失3个月,残冠,已作根管充填。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题库 高血压题库 尿路感染题库 肾小球疾病题库 医学科研伦理题库 脑血管疾病题库 口腔解剖生理学题库 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题库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题库 口腔预防医学(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