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心室复极是由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推进
题目:关于心电产生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心肌细胞除极时,膜外的Na+大量进入细胞内,使得膜外阳离子浓度明显下降而电位随之下降,与周围未除极的部分形成电位差,产生除极波;复极时细胞膜外阴离子减少,重新出现正电荷,与周围未复极的部分再次形成电位差,产生复极波。心室总的除极顺序为:从内向外,即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推进;从下向上,即从心室的中下部向心底部;心室内除极顺序从间隔开始扩展至心尖,然后左、右心室壁自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同时除极,最后是心底除极。心室复极的方向则是由心外膜向心内膜方向推进。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常用部位中,用得较少的部位是()。
胸骨右缘区
解析:一般当心脏位置异常,如镜向右位心时可用到胸骨右缘区。而使用率最高的部位是胸骨左缘区和心尖区。
[单选题]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不包括()。
右胸导联常见异常Q波
解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右心室肌层发育不全而由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取代,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右心室扩张,并容易并发左束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为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V1~V3导联T波倒置,V1、V2导联QRS波群时限延长。1/3患者用常规心电图可记录到Epsilon波,心室晚电位常呈阳性结果。心电图检查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单选题]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产生1:2房室传导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房室结与旁路下传心室的时差要小于心室的有效不应期
解析:预激综合征患者产生1:2房室传导的条件是:房室结下传心室速度要明显减慢,房室结与旁路下传心室的时差要大于心室的有效不应期,房室结未被逆向隐匿除极。
[单选题]患者男性,38岁,因突发心悸、头晕1小时就诊。既往心电图检查提示为A型预激综合征。查体:血压为70/40mmHg,心界不大,无杂音。心悸时记录的心电图如图3-16-2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解析:心电图显示: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等的f波,为心房颤动。QRS波群宽大畸形的原因可以为旁路前传、存在束支阻滞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等。本患者既往心电图提示为A型预激综合征,此次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率极快,QRS波群形态各异、宽窄不一,QRS波群起始部可见delta波;V1导联delta波和QRS波群主波向上,提示旁路位于左侧,为A型预激综合征,与患者既往心电图一致。因此,应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单选题]患者男性,44岁,高血压史20余年,胸闷10天就诊。心电图如图3-1-8所示,应诊断为()。
左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
解析: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8s。Ⅱ导联P波时限0.12s,QRS波群电压显著增高:RV5>2.5mV,RV5+SV1>4.0mV(该患者达6.0mV)。在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压低及T波倒置,为左室肥大改变。严重左心室肥大时,心电图V1~V3导联可呈QS型,需注意与前间壁心肌梗死鉴别。
[单选题]患者男性,65岁,有高血压病史。因反复发作心慌1个月就诊,心电图如图3-10-4所示,应诊断为()。
短阵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解析:该心电图符合短阵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特点: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P′波形态多样,提示心房激动来源于不同的部位;RP′间期与P′R间期不固定,部分P′波下传受阻,因而RR间距也不规则;个别QRS波群变形,为心房率过快时室内差异性传导所致。
[单选题]心肌细胞每一次动作电位可分5个时相,每一个时相都有离子流的变化。在心电图上,有相应的改变。
[单选题]患者男性,49岁,发作性胸骨后疼痛2天,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1小时前再发胸痛伴大汗,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就诊,急查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抬高0.5~0.8mV,呈单向睦线,未见坏死性Q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