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肾功能损伤

题目:骨筋膜室综合征晚期的并发症是()

解析: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常由其室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容积减少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本病的晚期并发症为休克和急性肾衰。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唯一有效方法。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儿6个月,体温39℃,咽红,精神好,静滴3天头孢唑啉。第4天热退,但患儿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颈部及躯干明显,既往使用过头孢唑啉。诊断为()
  • 幼儿急疹

  • 解析:药疹:皮疹有痒感,摩擦与受压部位多,与用药有关,可表现为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麻疹:常见临床表现有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结膜炎,发热第2~3天口腔黏膜斑,发热3~4天出现皮疹,出疹期发热度更高。风疹: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发热后半天至1天出疹。幼儿急疹: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皮疹多为红色,颈及躯干部位多见斑丘疹,热退疹出,一天出齐,次日消退。

  • [单选题]患者,40岁,有胃溃疡病史,今日早饭后突然出现上腹痛,拒按。查体:腹壁呈板状僵硬,诊断可能为()
  • 溃疡穿孔

  • 解析:胃溃疡的游离穿孔多发生于小弯,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持续而加剧,先出现于上腹,继之逐步延及全腹,腹壁呈板样僵直,有压痛和反跳痛,半数有气腹症,肝浊音区消失,部分出现休克。约10%在穿孔时伴发出血。

  • [多选题]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心力衰竭的疾病有()
  • 二尖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甲状腺功能亢进

    动静脉瘘

  • 解析: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①心肌收缩力减弱,如心肌炎、心肌病和冠心病等。②后负荷(压力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等。③前负荷(容量负荷)增加,如二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

  • [单选题]蜡样屈曲常在什么基础上发生()
  • 木僵

  • 解析:严重的木僵见于精神分裂症,称为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是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 [单选题]患者,女性,50岁,反复头痛、头晕1年,伴四肢麻木、发热,情绪不稳,查体未见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X线示颈5~6椎体后缘轻度骨质增生。该患者诊断考虑为()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解析: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表现:(1)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系颈神经根受压迫或刺激所致。表现为上肢有放射痛和感觉障碍,手指可有麻木、感觉过敏、活动不灵、精细动作困难。体征有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压痛,上肢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受累神经根所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改变。早期为疼痛过敏,晚期为减退或消失,肌力减弱,肌肉萎缩,发病初期或急性发作期肌张力增高,慢性期则多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肌肉松弛发软。(2)脊髓型颈椎病: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病情加重发生自下而上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当病变影响颈段硬脊膜、后纵韧带、小关节、颈神经根、椎动脉等组织时,反射性地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而出现一系列症状:①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头痛,视力下降,心跳加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②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流泪、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4)椎动脉型颈椎病:①眩晕:是该型的主要症状。②头痛:主要表现为枕部、顶枕部痛,多为发作性胀痛。③视觉障碍:突发性弱视、失明或复视,短期内自动恢复。④猝倒:椎动脉受到刺激突然痉挛引起。⑤不同程度运动、感觉障碍,精神症状。

  • [单选题]心境障碍一般具有的特点()
  • 反复发作,大多数能缓解

  • 解析: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躁狂症和抑郁症等几个类型。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 [单选题]患者,女性,34岁,乏力半年余,血压130/110mmHg,电解质:血钾2.5mmol/L,血钠140mmol/L。该患者诊断考虑为()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解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临床上以长期高血压伴低血钾为特征,少数患者血钾正常,临床上因此常忽视了对本病的进一步检查。由于电解质代谢障碍,本病患者可有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等症状。血压大多为轻、中度升高,约1/3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实验室检查有低血钾、高血钠、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血浆及尿醛固酮增多。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增大有较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放射性核素、CT、MRI可确定病变性质和部位。

  • [单选题]不完全抗原(半抗原)的特性()
  •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

  • 解析:根据抗原的两种特性,将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抗原或完全抗原,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等。有些简单有机分子,如大多数的多糖和某些分子量小的药物,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但具有免疫反应性,称半抗原,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与半抗原结合的蛋白质称为载体,这种半抗原-载体复合物不但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抗体,也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蛋白质载体的抗体。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医师定期考核真题精选题库 医师定期考核考前预测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