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女性,56岁,头晕、心悸3天就诊。心电图如图3-14-17所示。
正确答案 :
[单选题]患者男性,64岁,头晕、胸闷2天。心电图如图3-14-18所示。
正确答案 :
[单选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
正确答案 :E
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单选题]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
3:1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
解析:房室传导比例≥3: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定义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1房室阻滞可能为二度Ⅱ型,亦可能为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应注意鉴别。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若心室夺获的PR间期均相等,则为Ⅱ型阻滞,PR间期不等可能为Ⅰ型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论是病理性还是药物所致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可引起晕厥。3:1阻滞本身不能确定阻滞的部位,下传的QRS波群增宽可提示阻滞发生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
[单选题]以下不符合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改变的是()。
正确答案 :A
PR间期缩短,QRS波群起始有delta波
解析:房室传导阻滞按阻滞程度分为一度(传导延缓)、二度(部分激动传导发生中断)和三度(传导完全中断)。A为预激综合征,B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C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D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E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单选题]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解析: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相对不应期延长,大于PP间距;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单选题]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
阻滞部位均位于希氏束以下的束支系统
解析: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可位于房室结、希氏束和双侧束支水平。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阻滞部位时,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起搏点就会发放激动,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一般为40~60次/分)或室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宽大畸形,频率一般为20~40次/分),以交界性逸搏心律多见。如出现室性逸搏心律,往往提示发生阻滞的部位较低。由于心房与心室分别由两个不同的起搏点激动,各自保持自身的节律,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毫无关系(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单选题]关于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
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
解析: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时,室上性激动偶尔可以下传心室。A见于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
[单选题]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C
PR间期恒定,间断出现QRS波群脱落
[单选题]关于2:1房室传导阻滞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
2:1阻滞一定是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解析:2:1阻滞既可能是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能是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用以下方法加以鉴别:若另外记录到3:2阻滞,传导的PR间期恒定,则2:1阻滞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若另外记录到3:2阻滞,传导的PR间期逐渐延长,则2:1阻滞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静注阿托品可抵消迷走神经影响,使房室传导阻滞有所改善,传导比例增加,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若静注阿托品后,阻滞程度加重,说明阻滞部位在希浦系统内,2:1阻滞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