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认知重组
题目:小强期中考试失利,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问题,确定了新的方向。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
解析:认知重组是指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评价如何,直接影响挫折感的产生。题干中小强考试失利,通过重新分析失败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这属于认知重组。宣泄是指通过创设一种情境,使受挫者能自由抒发受压抑的情绪。遇到挫折、失败时,最好是一吐为快,想办法把内心的不满、不愉快的情绪宣泄出来。升华是指将心理欲望从社会不可接受的方向转向社会可接受的方向的过程。补偿是指个体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世界上第一个修建铁路的国家是( )。
英国
解析: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铁路在英国的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开通。故选择B。
[单选题]"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出自( )。
《学记》
解析:题干中的话节选自《学记》,意思为"大学教学,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休息时也得有课外练习"。
[单选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应当实行( )。
教育职员制度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故本题选D。
[单选题]赫尔巴特说:教学的概念有一个显著的标记,它使我们非常容易把握研究方向,在教学中总是有一个第三者的东西为师生同时专心注意。相反,在教育的其他一切职能中,学生直接处在教师的心目中。"根据这段话和赫尔巴特关于教学的基本主张,这里的"第三者"最有可能指( )。
知识
解析: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这里的"第三者"最有可能指知识。
[单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教研组尝试在高一年级开展“小人物的命运”的专题教学。下列作品适合选入的是( )。
余华《活着》
解析:A选项,《子夜》是著名作家矛盾的长篇小说,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主人公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作为英雄形象,自然不是“小人物”,不适合选入;B选项,《活着》是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主人公福贵是众多劳苦大众中的普通的一员,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表现了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的主题,适合选入;C选项,《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两人克服了傲慢和偏见,最后终成眷属,不是“小人物”,不适合选入;D选项,《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气势磅礴的反映了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描写了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贵族和平生活,不是“小人物”,不适合选入。故选择B
[单选题]家长许诺:如果孩子考第一名,奖励孩子一台平板电脑,这诱发了孩子学习的( )动机。
外在
解析:动机从来源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在学校教育中,有多种多样的外部条件,可以吸引、激励、诱发学生,成为促进他们积极活动的动力源泉,如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竞争的奖励等;同样,也有各种各样的外部条件可以起到抑制、约束和限制不良行为表现的作用,如教师的批评、学校的处分、竞争的失败等。这种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的动机,称为外在动机。
[单选题]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说明决定人的知觉模式的关键因素是专门知识的水平。( )A.正确B.错误
解析: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最根本的差异是专业知识方面。这不仅在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量,而且在于他们对知识的组织。由此说明了决定人的知觉模式的关键因素是专业知识的水平。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教育主张的是(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孔子主张学、思、行相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A选项是荀子的思想:B选项是《中庸》中的思想;C选项是王夫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