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对教学中所有作品都予以讲解

题目: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做法是( )。

解析:在“欣赏·评述”课中,教师将教学中所有作品都予以讲解,这种做法没有很好地筛选教学内容,造成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出铅笔的多种用途体现了( )。
  • 发散思维

  • 解析: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干中,"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出铅笔的多种用途"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点。故选择B。A选项,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l0题的思维方式。C选项,想象思维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D选项,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 [单选题]"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泥鳅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应遵循( )原则。
  • 因材施教

  • 解析: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的一项教育原则。教泥鳅学习飞行,是不关注其实际,不尊重个性差异的做法,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 [单选题]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 )。
  • 正迁移

  • 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可把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把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题干所述是正迁移的内涵。

  • [单选题]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 )。
  • 发现问题

  • 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 [多选题]材料: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体不限,不少于1000字。
  • 解析:【解析】写作思路:   (1)题目立意较为简单,主题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因为材料中所说的苏霍姆林斯基、马克思和高尔基的话语内容都在说"爱"这个主题,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爱特指老师对学生的爱。   (2)可以写议论文,从师爱的重要意义或师爱的表现形式等角度去写,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事例或者历史上教师关爱学生的小故事来说明师爱的重要与伟大。可进行多种选择,没有固定的套路。   (3)扩充稳重的论据方面较难把握,建议可以搜集相应论据。   (4)关于教师的名言警句就比较多了,类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都可以用在作文中进行写作。   (一)评分标准:   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教师爱学生的重要意义""教师爱学生的具体表现"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   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对学生关心照顾""学生需要教师的关爱"等角度,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   三等(24-12)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11-0)"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   (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容残缺和语言表达基本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标题:不写,扣5分;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

  • [多选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者相互作用。( )
  • 解析:教育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但并不起决定力量。

  •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