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学生丁:⑤⑥句也用了比喻
题目:学习完《藤野先生》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以下学生给出的答案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的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③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⑤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⑥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竞没有说。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解析:⑤句作者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字”活化为“人”;⑥句虽然有比喻词“似乎”,但却不是比喻句。故学生丁说法错误,当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言律诗,以下不合适的是()。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解析:律诗规定每首8句,分五言和七言。A项“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七言律诗。B项“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七言律诗。C项“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不是七言律诗,是七言绝句。D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七言律诗。
[单选题]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方式,教师列举使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语句来说明。下列语句中,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解析: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A项,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B项,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D项,“石头”代替纪念碑。这三项都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而C项侧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与“厚障壁”之间有“深、厚,隔开两事物,使两事物产生界限”的相似性,是比喻。
[单选题]阅读《雨说》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师:[A]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花、鸟、草、虫,万事万物均可入诗。而春天,最让诗人动心。有很多诗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下面,我想请同学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古诗词。生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生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生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生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师:[B]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能够多积累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师:[C]春雨常常和温柔、亲切、喜悦、轻松联系在一起。但不同的诗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春雨。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就写得别具一格。诗人在文中描写的春雨是什么样的?哪些句子让你们印象特别深刻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雨说》(学生读课文)生:我觉得春雨具有奉献精神。生:我觉得诗中的“雨”就像母亲。生:我认为这雨是善良的、温柔的。师:[D]谢谢同学们的踊跃发言。好,那咱们就带着这些感觉听读一遍录音。下面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教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不过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解析:带着问题读课文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既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单选题]在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教师介绍了一些有关送别诗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是送别诗的一大特点,如李白《赠汪伦》中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其典范示例
解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托物寓情的诗句,说其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