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恶寒发热

题目:白虎汤的主治证候不包括()

解析:考点: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有清热生津的功用,是清气分热的代表方,用以治疗阳明气分热盛,出现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等,方中石膏为君,知母为臣,一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苦寒润燥以滋阴,甘草和粳米共为佐使;竹叶石膏汤由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和粳米组成,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的功用,用以治疗伤寒、温病和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的病证,方中竹叶、石膏为君,人参与麦冬为臣,半夏为佐,甘草和粳米为使。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联结心和肺两脏使其功能协调平衡的中心环节是()
  • 解析:宗气贯心脉而行气血,说明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可以帮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宗气走息道而司呼吸,说明宗气可以推动肺的呼吸。宗气旺盛则呼吸调畅,血液正常流动。由此可见宗气是联结心和肺两脏使其功能协调平衡的中心环节,故《灵枢·邪客》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故本题选E。

  • [单选题]致病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邪气是()
  • 湿

  • 解析: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的黏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症状多黏滞不爽;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故本题选C。

  • [单选题]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 水火

  • 解析:阴阳的属性:1.阴阳的绝对性指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阴阳的相对性指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阴阳的对立制约指阴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处于动态的平衡;阴阳的互根互用指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每一方都以其相对一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条件;阴阳的交感互藏指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气血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2.阴阳消长指运动是绝对的,人体阴阳处于动态的平衡中,而非静态的;阴阳转化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条件一般是"物极"阶段;阴阳的自和与平衡指阴阳有自我调整平衡的能力,是疾病痊愈的依据。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就是说明这类病理情况。

  • [单选题]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 肺为气海

  • 解析:1.四海:胃者水谷之海;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膻中者,为气之海;脑为髓之海。2.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心与小肠:心火可以下移小肠,如尿赤尿少,小肠火上炎于心有口舌生疮。肺与大肠:肺的肃降有利于大肠的传导,大便的正常有利于肺呼吸功能保持正常。脾与胃:脾主升清,喜躁恶湿多为虚证,以泄泻为主症;胃主降浊,喜润恶燥多为实证,以呕恶等胃气不降为主症。肝与胆: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的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肝主谋略,胆主决断。肾与膀胱: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有赖于肾的气化功能。脑与五脏:脑主要与心、肝、肾关系密切。女子胞与脏腑:天癸的作用;十二经脉气血充沛,渗灌冲任二脉,在冲任的调节下,产生月经;心、肝、脾三藏对全身的血液生成和运行有调节作用。3.腑的名词:①胃的分部:胃的上部称为上脘,包括贲门;中部叫中脘,即胃体部位,下部叫下脘。②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在于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维它最大,又称"孤腑",此为脏腑三焦。横膈以上的脏器包括心肺和头面部称为上焦;横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为中焦;胃以下的脏器称为下焦,是部位三焦;诊断学尚有辨证三焦。③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态中空似腑,但是内藏精气,功能似脏。④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 [单选题]与血的循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 心肺肝脾


  • [单选题]《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甘”,则()
  • 骨痛而发落

  • 解析:1.《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水克火,余类推);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陷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2.《素问》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 [单选题]液的作用重在()
  • 补益脑髓

  • 解析: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 [单选题]重病后的恢复期多属于()
  • 邪去正虚

  • 解析:1.虚证即因机体气、血、津液和经络、脏腑等生理功能较弱,正气虚损,对病邪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映,从而在临床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疲倦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或盗汗等。实证即因邪气虽盛,而人体的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而在临床表现出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有余的证候。2.实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实证即因邪气虽盛,而人体的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而在临床表现出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有余的证候。实证常见外感病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留滞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气机升降失常有气逆、气陷证,分为虚实。3.在某些情况下,疾病的现象与本质并不完全一致,即出现与疾病本质不符的假象。这些假象不能反映病机的虚或实,临床需仔细辨别。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致四肢厥冷,且热越盛肢厥越严重,即真热假寒,所谓"热深厥亦深",亦称阳盛格阴证。临床常有"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和"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的情况。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即大实之证,可能会出现虚假的虚证表现。假虚之象,其机理是实邪壅盛,阻遏气机,而外呈不足之象。4.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一般来说,正气增长而旺盛,则必然使邪气消退;反之,邪气增长而亢盛,则必然会损耗正气。正胜则邪退,疾病趋向于好转和痊愈;邪胜则正衰,疾病趋向于恶化,甚则导致死亡;若邪正双方力量对比势均力敌,或正虚邪恋,邪去而正气不复的情况,则疾病多由急性转为慢性,或留下后遗症而持久难愈。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基础题库 中药学题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题库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题库 中医外科学综合复习题题库 泌尿男性疾病题库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题库 肛门直肠疾病题库 卫生法规综合复习题题库 中医药条例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