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患者,男性,78岁。因车祸致骨盆骨折、肋骨多发骨折、肺挫伤入院,入住ICU时查体:血压80/50mmHg,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29次/分,未闻及杂音,四肢冷。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脑卒中最强的单一危险因素是()
高龄
解析:高龄是脑卒中最强的单一危险因素。其他因素属于控制的因素,其中高血压属于可控制的单一最危险因素。
[单选题]患者,女性,42岁。胸闷、心悸12小时入院。查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相同、形态如锯齿样的规则的扑动波,以Ⅱ、Ⅲ、aVF、V1导联明显,考虑心房扑动。终止心房扑动最有效的方法是()
同步直流电复律
解析:终止心房扑动最有效的方法是同步直流电复律。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种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可转化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时心房内产生250~350次/分左右规则的冲动,引起快而协调的心房收缩,心室律多数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少数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均),心室率常在140~160次/分之间。心房扑动也分为阵发性和持久性两种类型,其发生率较心房颤动少。临床表现:①轻者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有心悸、心慌、乏力;②严重者头晕、晕厥、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少数患者可因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而引起脑栓塞;③心室律规则,140~160次/分左右,伴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可较慢,且不规则;④有时心室率可因房室传导比例的转变而突然自动成倍增减,按摩颈动脉窦或压迫眼球可使心室率减慢或突然减半,解除压迫后又即恢复到原有心率水平,部分可听到心房收缩音。诊断依据:①常见病因与心房颤动基本相同。②心悸、心律规则或不规则,有时心率可突然减慢或突然加倍。③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相同、形态如锯齿样的规则的扑动波,称F波;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如伴有室内差异传导,可呈宽大畸形;心室律可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也可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匀)。
[单选题]患者,女性,孕8个月。出现呼吸费力,体检发现血压165/10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尿蛋白(++)。最大的可能是()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功能衰竭
[单选题]患者,男性。头部重物击伤后6小时入院,患者伤后有短暂昏迷,而后出现"中间清醒期",1小时前又出现神志不清。考虑以下诊断可能性最大的是()
硬膜外血肿
解析:中间清醒期为硬膜外血肿典型临床表现,原发性脑损伤严重者,多无明显的"中间清醒期",伤后即表现为持续性昏迷,并且多随血肿的形成而昏迷程度逐渐加深,此种情况多表现在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
[单选题]患者,女性,36岁。既往乙肝病史20余年,平素监测肝功能正常。本次因"全身黄染伴乏力5天,神志改变1天"入院。查体:神志朦胧,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肝脾肋下未触及;血总胆红素455μmol/L,结合胆红素275μmol/L,ALT1357U/L,AST2357U/L。
[单选题]患者,男性,67岁。因"心悸伴呼吸费力2天"入院。查体:心率120次/分,心房颤动,血压110/60mmHg,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单选题]预激综合征的病因一般不包括()。
心肌梗死
解析: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有预激现象者称为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syndrome)或WPW(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常合并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预激综合征的病因是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以外的先天性房室附加通道(简称旁路)存在。患者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也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如二尖瓣脱垂、三尖瓣下移、梗阻型心肌病等。
[单选题]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达高峰是在妊娠()。
8~10周
解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受精后第6日受精卵滋养层形成时,开始分泌微量HCG。于妊娠早期分泌量增加很快,约2日即增长一倍,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最高峰,为50~100kU∕L,持续10日左右迅速下降,至妊娠中晚期血清浓度仅为峰值的10%,持续至分娩。分娩后若无胎盘残留,于产后2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