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勇于探索创新

题目:针对已有教学方法不足,李老师提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情景教学法,取得良好成效,这充分体现了李老师()。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修订)"终身学习"规定,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李老师在已有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情境教学法,这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创新,故选则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公立小学为筹集更多的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兴办了一所校办工厂。该小学的做法( )。
  • 合法,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兴办校办产业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国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和扶持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故选择B。

  • [单选题]学生小明早已达到入学的适龄阶段,但由于父母因交通事故离世,现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生活困难,根本无法完成义务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对于小明的受教育权利,具有保障责任的是( )。
  • 当地人民政府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故选择B。

  • [单选题](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护的公益性事业。
  • 义务教育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故选择A。

  • [单选题]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诗圣"、"诗鬼"的唐代诗人是( )。
  • 李白、杜甫、李贺

  • 解析: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被称为"诗仙"。很多作品选入语文课文,代表作《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进酒》("将进酒,君莫愁")、《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由于关心人间疾苦,被誉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贺:唐代诗人,题材多体现鬼神,被称为"诗鬼"。代表作品:《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白居易:唐代诗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发起了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写诗投入犹如发魔怔,称为"诗魔"和"诗王"。代表作品:《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卖炭翁》、《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钱唐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观刈麦》等。故选择B。

  • [单选题]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 教书育人

  •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故选择D。AC选项都是教师的任务的一些方面,并不是根本任务。

  • [单选题]托物言志是( )法的具体作用。
  • 自我教育

  • 解析:自我教育法,也称为自我修养法是指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托物言志指的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正是自我教育法的体现。故选择A。B项,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研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C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D项,语言说服法是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向学生讲述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 [多选题]什么是说服法?小学德育过程中适用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单选题]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形成性评价已经是比较主流的评价方法,良好的形成性评价应该做到( )。①考试和考察相结合;②评分和评语相结合;⑧允许考第二次、第三次;④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
  • ①②③④

  • 解析:良好的形成性评价应该做到:①考试和考察相结合;②评分和评语相结合;③允许考第二次、第三次;④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

  • [多选题]材料: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给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问题:(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教育原则?(10分)(2)材料体现的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10分)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幼儿教师资格 小学教师资格 初中教师资格 高中教师资格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