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DE

自然条件 技术条件 政治因素

题目:城市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主要包括()。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即城市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掌握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2)科技革命与创新;(3)全球化与新经济;(4)城市文化特质。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通常我们把()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 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 [多选题]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有形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 人口的集中

    空间形态的改变

    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含义。(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①人口的集中;②空间形态的改变;③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2)“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具体包括:①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②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③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掌握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 [单选题]下列城市地域的类型中,()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 大都市区


  • [单选题]城市与乡村的首要差别主要体现在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上,即为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 集聚规模


  • [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历程中城镇化的()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
  • 波动发展阶段


  • [多选题]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 人口

    建筑

    财富

    信息


  • [多选题]下列各要素中,属于城乡经济联系的有()。
  • 资本流动

    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

    收入流

    消费和购物形式


  • [多选题]城乡关系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统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其中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
  • 城乡结构“二元化”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


  • [多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趋势呈现的基本特征有()。
  • 城镇化过程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

    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题库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题库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