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患者男性,23岁。患者畏寒、发热、全身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6天,近3天来发现尿色如浓茶。体检:T38.5℃,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黄染,心、肺(-),肝肋下2cm,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Hb91.30g/L,WBC5.4×109/L,N0.48,L0.52,血清总胆红素124.8μmol/L,ALT280U/L,抗-HAVlgM(+)。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慢性肾衰病人治疗原则不正确的为()
贫血病人首选输血纠正贫血
解析:慢性肾衰病人贫血主要由于EPO分泌不足引起,因此治疗贫血最主要的方法为EPO的补充。
[单选题]病人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正常,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块收缩正常。考虑该病人可能有()
血管壁功能异常
解析:出血时间可以反映毛细血管壁和血小板止血功能,同时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说明病人血管壁功能可能出现异常。
[单选题]下列关于癫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癫痫持续状态出现时不需控制,加强护理,防止误吸和自伤即可
解析: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常伴有高热、酸中毒、脱水,死亡率相当高,在给氧、安全防护的同时,必须在短时间内终止发作,地西泮常为首选药。
[单选题]支链氨基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纠正氨基酸代谢不平衡,抑制神经递质的形成
解析:乳果糖口服后在结肠被乳酸杆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醋酸而降低肠道pH值,使肠道细菌产氨减少,同时,酸性环境可减少氨的吸收,并促进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血氨基酸比例失调有关,主要为支链氨基酸含量下降,芳香族氨基酸水平上升。支链氨基酸可纠正氨基酸代谢不平衡,抑制大脑中假性神经递质的形成,从而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
[单选题]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特点多为()
空腹和夜间出现上腹痛,进餐缓解
解析:上腹痛是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但三者疼痛的特点不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在两餐之间发生(饥饿痛),直到再进餐时停止,规律为疼痛-进食-缓解,疼痛也可于睡前或午夜出现,称夜间痛;而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开始发作,经1~2小时逐渐缓解,至下次进食后再重复上述节律,较少发生于夜晚,即表现为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急性胰腺炎多数为急性腹痛,常在胆石症发作不久、大量饮酒或饱餐后发生,重者呈绞痛、钻痛或刀割样痛,疼痛剧烈而持续,可有阵发性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