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学记》
题目: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解析:《学记》相传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这本书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常考内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等。故选择D。A项,《论语》是"四书"(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主要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除了教育思想外,还有相关的政治、道德、文化思想。常考内容:教育作用一一"性相近,习相远",庶、富、教;教育目的一一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一一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B项,《大学》是"四书"之一,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常考内容:《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项,《孟子》是"四书"之一。孟子是思孟学派代表人物,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常考知识:"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考才能获得知识真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人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呈线性关系。( )A.正确B.错误
解析:人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关系。
[单选题]小学后期、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是( )。
获得赞赏
解析:奥苏泊尔提出内驱动力,并将其分为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附属的内驱力有比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附属的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附属的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在附属对象上也从家长和教师转移到同伴身上。在青少年时期,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小学初期的附属内驱力主要表现为为了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表扬或奖励,小学后期及初中期,主要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
[单选题]学习单词Basket(篮子)后,再学习BasketBall(篮球),所产生的迁移是( )。
具体迁移
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习得的特殊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单选题]关于建立学生档案的环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收集一整理一鉴定一保管
解析: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一般分为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故选择C。
[多选题]教学和智育是同一概念。
[单选题]青少年群体容易出现追星现象,同班级的学生往往有共同喜爱的歌星,这种行为倾向是( )。
从众
解析:青少年群体容易出现追星现象,同班级的学生往往会有共同喜爱的歌星,青少年在群体中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进而产生共同的爱好,这是从众行为。从众心理是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A项,期待效应,通常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C项,自我意象就是"我是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简而言之就是人对自我是什么人、能干什么的认知和评价。D项,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