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甲型肝炎
题目:20岁男性,喜食毛蚶,1周前突然发病,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肝区疼痛,尿色渐加深至浓茶状。实验室检查抗HAV阳性。近日体温降低,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最可能的印象诊断是
解析:常见肝炎病毒有甲肝病毒-HA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戊肝病毒-HEV。通过实验室检查,抗HAV阳性,说明病人感染的是甲肝病毒。故诊断为甲型肝炎。故答案选择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在α-碳原子上都结合有氨基或亚氨基
解析:蛋白质彻底水解后,用化学分析方法证明其基本组成单位是α-氨基酸。
[单选题]均可用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的疾病是
白喉与破伤风
解析:细菌毒素(通常指外毒素)的对应抗体或含有这种抗体的免疫血清,它能中和相对应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机体经产生外毒素而致病的病原菌,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等菌感染,即能产生抗毒素。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在伤口内繁殖和产生外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不产生外毒素。肠热症为伤寒沙门菌导致,其致病原因为产生内毒素。波状热即布氏杆菌病。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A族溶血性链球菌对风湿热和风心病有一定的病因学关系。综合分析,本题选D。
[单选题]男,27岁。慢性腹泻3年,大便每天2~3次,常带少量黏液,反复粪便致病菌培养阴性,结肠镜检查见直肠、降结肠和横结肠充血、水肿,有少数散在浅溃疡。拟诊为溃疡性结肠炎。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5一氨基水杨酸口服
解析:患者为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水杨酸类制剂适用于轻中度病例。
[单选题]前列腺增生梗阻症状主要决定于
前列腺增生的部位
解析:前列腺增生梗阻症状主要决定于前列腺增生的部位
[单选题]枕骨大孔疝常常是由于下列脑组织的哪一部分疝出枕骨大孔
小脑扁桃体
解析:枕骨大孔疝是指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病出到颈椎管内,所以选E。
[单选题]7岁小儿,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为
8个
解析:长骨的生长、成熟与体格生长有密切的关系。通过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形态变化、数目多少和骨干骺端融合时间,可判断骨发育情况及骨龄。一般摄左手X线片,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其出生后的出现次序为: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1岁);三角骨(2~2.5岁);月骨(3岁左右);大小多角骨(3.5~5岁);舟骨(5~6岁);下尺骨骺(6—7岁);豆状骨(9—10岁)。10岁时出齐,共10个,故l~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小儿的岁数加l。
[单选题]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过程中,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ml,是为了避免
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解析:结核性胸腔积液在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时,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ml,主要是由于抽液过多过快,使胸腔压力骤减,可发生肺水肿及循环衰竭,即复张性肺水肿。
[单选题]患者,女,17岁。下腹部包块2个月,增大迅速,查体:肿物如妊娠6个月大小,质块不均匀,实性,血性腹腔积液,血清AFP测定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内胚窦瘤
解析:1.根据题干,病人可能的诊断为内胚窦瘤。其临床表现:好发于儿童和青年,特点为:①腹部肿块,短期内迅速长大,可发生坏死、出血、破裂,而有腹部隐痛和剧痛;②出现腹水:因肿瘤恶性程度高,增长迅速,很早穿出包膜外,在腹腔内浸润种植,故易产生腹水;③发热:为肿瘤坏死出血或广泛种植引起。由于肿瘤无内分泌功能,因此临床上极少有内分泌紊乱现象。CA125检测主要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甲胎蛋白(AFP)对内胚窦瘤、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绒毛膜癌的诊断和预后估计有重要参考价值。2.浆液性囊腺瘤:表面光滑,囊性,壁薄,囊内充满淡黄色清澈液体。有单纯性及乳头状两型,前者多为单房,囊壁光滑;后者常为多房,内见乳头,偶见向囊外生长。3.无性细胞瘤:常出现各种性腺机能低下或/及雌雄间体现象。4.颗粒细胞瘤:通常发生于成人,男与女之比为1∶3。1/3患者肿瘤发生于舌部,1/3患者发生于皮肤。5.黏液性囊腺癌:一般表现为腹部肿物、腹胀、腹痛或压迫症状。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