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教师的奉献精神值得提倡,但是也需要寻求自身发展
题目:人们通常把教师比做"蜡烛""春蚕""园丁",对于这些比喻中教师角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应注重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因此老师不应是园丁,教师本身也是一呆花儿;教师不应是蜡烛,不能以化作灰烬为代价;老师不能是春蚕,故步自封就会作茧自缚。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儿童权利优先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儿童权利优先"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中的规定。故选择C。
[单选题]某县教育局为将某校打造成示范学校,将全县最优秀的教师都调配给该校,该县教育局的做法( )。
不正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故选择D。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与"植物不可能都是多年生的"意思相同的是( )。
有的植物必然不是多年生的
解析:题干意思是并非所有植物是多年生的,与有些植物不是多年生的意思相同,因此选D。
[单选题]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泰勒
解析:泰勒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这就是著名的泰勒原理。
[单选题]班主任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规定每个同学必须参与
解析:班主任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时除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扬长避短、培养学生的能力外,以全班同学都能参加为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而非规定每个同学必须参与。
[单选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校外单独进行的活动是( )。
个别活动
解析:个人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外、校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个人活动是课外、校外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好学生的个人活动,是课外、校外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故选择C。
[单选题]有些平时很勤劳的学生在大扫除时懒懒散散,不爱干活,这种现象是( )。
社会情化
解析:社会情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