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题目: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位老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们头也不抬,随口回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们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这个案例说明教师( )。
解析: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针对学生的"新发现"不是采取鼓励、引导的态度,而是严厉斥责,老师的做法扼杀了学生探索未知和自主观察的积极性。故选择B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恬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
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其中,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是由于后天缺乏良好生活条件和教育培养。
[单选题]当前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
素质教育
解析:素质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的核心问题。
[单选题]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联结说的三个定律。( )A.正确B.错误
解析:桑代克提出了联结主义理论,即学习的主律有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三条。
[单选题]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实了儿童思维带有明显的特点,即( )。
自我中心化
解析: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三山实验":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明该阶段儿童看问题往往以自我的角度为中心出发,尚没有建立完全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选题]下列关于德育说法正确的是( )。
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与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的统
德育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影响
解析:德育内容十分广泛,不仅仅限于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民主法治等内容。故A错误。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并不是同样的概念,不能说他们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指称。故B项错误。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矛盾积极转化与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的统一。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也可以称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影响三要素。故CD选项正确。
[单选题]章明在小学时品学兼优,但进入中学后,成绩明显下降,开始逃课、斗殴、沉迷网络。冯老师知道这些情况后,从多方面了解到章明发生转变的原因,并和他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一起为章明的健康成长做出努力。冯老师的做法主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解析: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工作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题干中冯老师的做法能够形成家校合力,体现的德育原则是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单选题]张博近期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常感到消极悲观;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没有希望。他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
抑郁症
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根据题干中张博的表现,可以判断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抑郁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或场景的非理性惧怕。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中的抑郁症。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考查时,多根据具体心理问题的表现来设置情境,要求考生判断其属于哪一种心理问题,有时也考查心理问题对应的辅导方法。因此,考生要掌握具体心理问题的表现及辅导方法,对于高频考点(如强迫症、抑郁症)更应该加以关注。
[多选题]学习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