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题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出了如下阐述: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故是从小学中高年级(三年级以上)开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的变化。考生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段设置的新变化。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种课外活动形式是( )。
小组活动
解析: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其中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以自愿组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其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单选题]初二班主任李某将全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张贴在教室里,其做法( )。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是个人隐私,公开公布成绩就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故选择D。
[多选题]教育目标是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 )
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目标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教育目标指的就是培养目标(即专业培养规格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或某一专业的具体要求)。
[单选题]学校派骨干教师王老师外出参加培训。王老师说:"我经常给别人做讲座,哪里还需要去接受培训?还是让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去吧!"关于此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王老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
解析: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王老师认为自己参加工作时间长,经常给别人做讲座,因此不需要进行培训,反映出其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
[单选题]课外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灵活掌握,没有固定的模式,生动活泼,这说明课外活动具有( )。
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解析:暂无
[单选题]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华生
解析: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强调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格赛尔、霍尔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单选题]某小学老师每天下午都会带着同学们去附近散步,看见花,就告诉他们如何区分雄蕊和雌蕊;看见蜜蜂,就告诉他们蜜蜂是如何帮助花朵授粉的。该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参观法
解析:参观教学法又称现场教学法,是指组织或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老师带学生观察花、蜜蜂等是参观法。
[单选题]德育是指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话、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 )、政治意识、处事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逻辑的教育。
道德观念
解析:题干是对学校德育概念的表述。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事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逻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