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D

A、张某因为盗窃罪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但是拒不认罪,由于监狱机关向法院传达了监狱人满为患的意见,法院于是判处张某2年缓刑 B、缓刑考验期限是1到5年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刑法,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题目: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解析:刑法第72条第1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所以拒不认罪的张某不能适用缓刑。A错。刑法第73条第1款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所以B错,因为它没有考虑到拘役的情况。刑法第77条第2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注意这里若是违反刑法,则是应当依照刑法第77条第1款,应当实行(加上新罪或漏罪的)并罚,而不只是执行原判刑罚的问题。所以D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刑法第17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故石某属于未成年罪犯,根据该司法解释第16条,对未成年罪犯符合刑法第72条第1款规定的,可以宣告缓刑。如果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宣告缓刑:(一)初次犯罪;(二)积极退赃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三)具备监护、帮教条件。故C项是正确的。本题选AB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 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

  • 解析:A、B项是违反禁止性规范的积极行为,是作为形式的危害行为;C项是积极拐卖儿童行为,是作为形式的危害行为。D项是应当履行抚养义务,而没有履行,属于违反命令性规范的不作为。

  • [单选题]下列哪一情形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 某县工商局长甲,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某公司使用

  • 解析: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A选项中公款的使用人个人;B选项中是以个人名义借出;D选项虽然是单位名义借出的,但是个人决定且谋取了个人利益(安排自己孩子就业),上述三项均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C选项,既不是以个人名义,公款的使用者也不是个人,并且没有谋取个人利益,因此,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若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滥用职权罪。

  • [多选题]国有公司财务人员甲于2007年6月挪用单位救灾款100万元,共自己购买股票,后股价大跌,甲无力归还该款项。2008年1月,甲挪用单位办公经费70万元为自己购买商品房。两周后,甲采取销毁账目的手段,使挪用的办公经费70万元中的50万元难以在单位财务账上反映出来。甲一直未归还上述所有款项。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甲挪用救灾款的行为,不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甲挪用办公经费后销毁账目且未归还的行为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为50万元

    对于甲应当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实行并罚

  • 解析:甲挪用救灾款100万元是用于个人炒股,不属于改变公款用途的挪用特定款物罪,根据《刑法》第384条第2款的规定,对该行为应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故A项正确。甲挪用办公经费70万元,其中50万元因其销毁账目,体现了非法占有的意图,对此应转化为贪污罪,故B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前述有关司法解释,对甲应以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并罚,其中的挪用公款罪涉金额应认定为120万元,贪污罪金额为50万元,故D项正确。

  • [单选题]林甲为一水果摊摊主,一日其好友白某带着一外地务工姑娘郑某来水果摊买水果,林甲见郑某长得挺俊俏的,且知道白某是专门做人口拐卖“生意”的,就花了2000元钱把郑某买回家,欲让郑某与其弟林乙结婚。到家后,林甲让林乙将郑某骗到地下室,并将地下室的门反锁。期间,林甲帮助林乙强行与郑某发生性关系。林乙多次要求郑某与其结婚,郑某不允,欲自杀,被林乙阻止。林乙见这样拖下去也无望,就打算将郑某卖掉,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林甲,林甲表示同意,并积极寻找买主。一日,趁林甲、林乙不在家,郑某欲逃脱,恰巧被回来的林乙发现,二人争执中林乙推了郑某一下,不料郑某因此心脏病突发死亡,林乙以为自己杀了人。后林甲把所有的事告诉了丈夫郭某,郭某打电话到乡派出所报案,并将林甲带到派出所去投案。林甲在供述自己的罪行过程中始终强调林乙没有过错,并供出了白某多次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后白某被抓获)。几日后,林乙欲去派出所自首,走到途中,遇见在派出所任副所长的亲戚包某,林乙告诉包某自己杀了人。包某说:“杀人要偿命,自首也要坐一辈子的牢,不如逃掉,逃过20年就没事了。”林乙听了包某的话就打消了自首的。请根据这段材料回答问题。
  • 解析:《刑法》第417条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同窝藏、包庇罪的区别主要在于主体不同。窝藏、包庇罪并不要求是特殊主体,而本罪要求是特殊主体。此外,这两个罪的客观方面也不相同。本罪的客观方面是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而窝藏、包庇罪的客观方面是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本罪与徇私枉法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徇私枉法罪是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司法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本罪与之有较大不同。因此,根据本案的情况,包某应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故本题答案是D。

  • [多选题]某公安局巡逻大队人员屠某在夜间巡逻时,看见戴某从一户人家院墙里跳出来,怀疑其为小偷,即把戴某带回到巡逻大队值班室讯问。戴某不承认其有盗窃行为。屠某便命令戴某蹲下不许站起来,直到其交代情况为止。戴某几次忍不住想站起来,都被屠某打倒在地。最后一次戴某被打倒时其头部撞在桌角上,导致严重伤残。屠某的行为不构成以下何种犯罪?
  • A、刑讯逼供罪

    B、暴力取证罪

    C、非法拘禁罪

  • 解析:《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暴力取证的行为对象是证人,为的是逼取证人证言,因此,屠某的行为并不构成暴力取证罪。屠某在刑讯逼供的过程中致戴某严重伤残,行为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属于转化犯,应定故意伤害罪而不是定刑讯逼供罪。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BC。

  • [单选题]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在认识因素上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
  • 明知


  • 推荐下载科目: 执行题库 管辖题库 刑事诉讼法概述题库 渎职罪题库 贪污贿赂罪题库 军人违反职责罪题库 危害公共安全罪题库 刑罚概说题库 刑罚裁量题库 刑事诉讼法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