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注意广度
题目: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
解析: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分配是指根据任务要求,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下的现象。“一目十行”和“一目一行”表现的是不同个体把握对象数量的不同,体现了小明和小华在注意广度上的差异。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与注意的品质相关的几个名词是常考点,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记忆和区分。①注意的分配: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一般表述包含“一边……一边……”的含义)②注意的稳定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③注意的转移: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停止记笔记,开始听课。④注意的起伏:一般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仅相隔2~3秒就发出起跑信号,是为避免运动员成绩受注意起伏的影响。⑤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老师正在讲课,学生被窗外飞来的蝴蝶所吸引,不再听课。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化学课堂上,有些学生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 )。
感知兴趣
解析:按照水平高低,可将化学实验兴趣分成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感知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兴趣。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化学实验所产生的一种兴趣。探究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一种兴趣。创造兴趣是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兴趣。题于中的学生只喜欢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属于感知兴趣。故本题选C。
[单选题]心理学家安德森将知识分为( )。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解析: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记忆是指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陈述性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即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故选择D。C选项,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把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对具有感性特征的具体而有形的信息的言语概括。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所谓理性知识是指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一般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多选题]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单选题]人会受到与任务无关刺激的干扰导致注意偏离当前进行的活动,这种注意现象是( )。
分心
解析: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人会受到与任务无关刺激的干扰导致注意偏离当前进行的活动。
[单选题]下列哪项观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
教育应该使学生主动、生动、愉快地发展
解析: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多选题]案例: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物质的量”教学的导入情境:分别取20g黄豆、绿豆和大米,请同学(2人或4人一组)数这些豆子、米各有多少粒。要求:最短时间内准确地数出来。颗粒越小,数目越多,数起来越困难,同学们为了快而准确地数,就自然地会将它们分成堆,一堆一堆的来计量。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是比豆子、米粒小得多的粒子,当我们要对它们计量时,更需要一堆一堆地进行,这样一个“堆量”就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问题:(1)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为什么需要精心创设导入新课?(8分)(2)请分析该情境创设的特点。(12分)
[单选题]教师职业的很大挑战来自于不断变化的学生,没有一成不变的学生,自然也没有处处皆可适用的经验,因此,教师不能年复一年地套用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必须( )。
以研究者的眼光对待教育教学
解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要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故选择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