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学校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题目:每年一到秋收季节,某中学都会以生活实践的名义组织学生收玉米,学生在地里一干就是10多天,每天工作至少10小时,非常疲惫。秋收所得的收入全部归学校,如果学生不想参加,需向学校交纳100元。以下关于学校的行为说法不妥的是( )。

解析:学校行为首先违反了学生的权利,建立在违法基础上的教育,不可能是素质教育。故选择D。A选项,学校以勤工俭学的名义让学生"以劳赚钱,以钱代劳"的做法是违法的,侵犯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财产权。B选项,学校不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随意停课劳动,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C选项,高强度的连续劳动对未成年的小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A、B、C、D四个球队进行循环赛(每队与其他队各比赛一场),比赛结果:B队输一场,C队比B队少赢一场,B队比D队少赢一场。那么,A队的名次为( )。
  • 第四名

  • 解析:4个队一共比赛了6场,每个队比赛三场,由于B队输一场,那就赢了2场,比赛胜利的场数C队
  • [单选题]"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因材施教原则

  •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根据题干古文的意思,故选择B。A选项,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启发最早出自孔子《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C选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D选项,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

  • [单选题]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记忆容量大

  • 解析: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不同,一般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时间很短,不超过1分钟,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又易受干扰.当有新的信息插入很快就会消失。通过复述,可以有效地促进其转化为长时记忆。

  • [单选题]"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诗句中所描写的人物和诗句的作者分别是( )。
  • 诸葛亮、杜甫

  • 解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蜀相》中的诗句,描写的人物是诸葛亮。故本题选D。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