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关注情境

题目:李老师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等这样一些问题。这说明李老师教师处于发展的( )阶段。

解析:关注情景阶段,教师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题目中的李老师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等这样一些问题。说明其在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属于"关注情景"的阶段。故选择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属于我国古代教育内容的是( )。
  • 四书

    六艺

    五经

  • 解析:六艺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是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七艺是西方教会教育的内容。

  • [单选题]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
  •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解析: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故选择B。A选项,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和解说的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亦即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更新课程目标的依据。C选项,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D选项,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它要收集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作出解释。

  • [单选题]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确定目标,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这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心理努力克服困难,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行为调节和控制在与实现目标一致的方向上,这种心理过程是( )。
  • 意志

  • 解析: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故选择C。A选项,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B选项,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事物和对象,能引起各种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愉快、高兴、喜悦、爱慕等情绪体验。D选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 [单选题]刘老师工作很负责,学生在学校出现一点问题他就会与家长联系,在与家长沟通时他经常以前辈的姿态对待家长,对家长的教育方式指指点点。刘老师的做法( )。
  • 不正确,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尊重家长的人格

  • 解析:题干中的刘老师虽然工作认真,但是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沟通基础上的,教师应尊重家长的人格,故本题选D。

  •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