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正确答案 :A
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单选题]中医学认为,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精微物质在体内的布散主要依赖的是
正确答案 :A
脾主运化
[单选题]阳偏胜所表现的证候是
正确答案 :B
实热证
[单选题]大青龙汤的主治证候是
正确答案 :D
表实兼内热烦躁
[单选题]淋家误用汗法可引起
正确答案 :B
便血
[单选题]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
正确答案 :B
足少阴肾的病变
[单选题]湿热郁蒸肌肤可见
正确答案 :A
白痦
[单选题]既能用于风湿痹证,又可用于骨蒸潮热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D
秦艽
解析:秦艽
药性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
1.风湿痹证。为风药中之润剂。
2.中风不遂。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
4.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3~9g。
[单选题]银翘散的组成药物除银花、连翘、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外,其余的是
正确答案 :D
薄荷、竹叶、桔梗、甘草
解析:银翘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作用
本方所治之证乃风热袭表,营卫受邪所致。治当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中薄荷、牛蒡子辛凉透表,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共为君药。因辛凉药物较辛温药物解表作用缓和,所以重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与辛凉薄荷、牛蒡子相用,以增强清解风热之邪,使邪热从外而解;竹叶清泻邪热,以防邪热攻心,共为臣药。热伤津,以芦根清热生津;热结咽喉,以桔梗清热利咽;热搏肌肤营卫,荆芥、淡豆豉味辛既助薄荷、牛蒡子疏散表邪,又防止金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凝滞,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胃,助营卫抗邪,与桔梗相用,以增强利咽解毒作用,并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辛凉透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效。
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胸膈闷者,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银翘散与桑菊饮皆可治温病初起之表证,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弱,为“辛凉轻剂”。
[单选题]桂苓甘露饮的功用是
正确答案 :C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单选题]大建中汤和小建中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E
饴糖
解析:小建中汤: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
[单选题]正常人尿中偶见
正确答案 :A
透明管型
[单选题]在胸部,距前正中线4寸循行的经脉是
正确答案 :C
足阳明胃经
解析: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单选题]曲泽穴的主治不包括
正确答案 :D
遗尿,遗精
解析:曲泽 合穴
定位 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 ①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血、呕吐等热性胃疾;③暑热病;④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大椎穴的主治病症
正确答案 :C
腰痛
解析:大椎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②骨蒸潮热;③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④项强,脊痛;⑤风疹,痤疮。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
[单选题]任、督脉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正确答案 :D
脏腑病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