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心”的原文是
  • 正确答案 :E
  • 诸痛痒疮

  • 解析: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 [单选题]《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
  • 正确答案 :C
  • 谷食之气中的浓稠部分

  • 解析:《素问·经脉别论》中"食气入胃,浊气归心"中的"浊气"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浊阴走五脏"类似,虽以"浊"命名,但不是指糟粕。

  • [单选题]乌梅丸证的治法是
  • 正确答案 :B
  •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 解析:乌梅丸证 【原文】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乌梅丸证的病机是上热下寒,蛔虫内扰,故治以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的乌梅丸。

  • [单选题]牡蛎泽泻散的治法是
  • 正确答案 :D
  • 逐水清热,软坚散结


  • [单选题]既能润肺化痰止咳,又能杀虫灭虱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B
  • 百部

  • 解析:百部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 [单选题]代赭石除具有平肝潜阳作用外,还能
  • 正确答案 :D
  • 降逆止呕

  • 解析:代赭石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 [单选题]最早归纳并系统论述“八法”的是
  • 正确答案 :E
  •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 解析:清 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 [单选题]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 正确答案 :B
  •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 解析:安宫牛黄丸功用: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 [单选题]大黄牡丹汤与桃核承气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大黄、芒硝、桃仁


  • [单选题]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 正确答案 :B
  • 胆南星

  • 解析:贝母瓜蒌散的组方瓜蒌、贝母、天花粉、橘红、茯苓、桔梗

  • [单选题]脊柱后凸的好发部位是
  • 正确答案 :B
  • 胸段脊柱


  • [单选题]个体的心理健康主要从以下哪一项表现出来
  • 正确答案 :A
  • 良好的人际关系


  • [单选题]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描述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医学正传》

  • 解析:宋代《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率先提出怔忡病名,《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中提出心悸当"责之虚与痰"。明代《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有详尽的描述。《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

  • [单选题]治疗脾胃气虚呕吐的最佳方剂为
  • 正确答案 :D
  • 香砂六君子汤

  • 解析:(1)肝气犯胃--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腻,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呕。方药:四七汤加减。 (2)脾胃虚弱 脾胃气虚证--症状:食欲不振,食入难化,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脘部痞闷,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大便不畅或溏泻,舌苔白滑,脉象虚弦。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若脾阳不振,畏寒肢冷,可加附子、干姜,或用附子理中丸;若胃虚气逆,心下痞硬,干噫食臭,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止呕;若中气大亏,少气乏力,可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若病久及肾,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肢冷汗出,可用附子理中汤加肉桂、吴茱萸等温补脾肾。还可辨证选用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等。 脾胃阳虚证--症状: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大便溏薄,恶寒喜暖,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舌质淡,脉濡弱。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胃阴不足--症状:呕吐反复发作,但呕量不多,或仅唾涎沫,时作干呕,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方药:麦门冬汤。

  • [单选题]何书认为不寐是"邪气居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
  • 正确答案 :A
  • 《内经》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外科学(中级)[代码:325] 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代码:327] 内分泌学(中级)[代码:309] 普通外科(中级)[代码:317] 泌尿外科学(中级)[代码:321] 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8] 肿瘤外科学(中级)[代码:342] 康复医学(中级)[代码:348] 口腔医学(中级)[代码:353] 疼痛学(中级)[代码:358]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