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青霉素类
题目:下列哪类药物属于繁殖期杀菌药()
解析:考察重点为各类抗生素的作用性质。青霉素类为繁殖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和多黏菌素类为静止期杀菌药,氯霉素类和四环素类为速效抑菌剂。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患者痰中分离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该菌天然耐药的药物是()
亚胺培南
[单选题]氟康唑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是()
抑制细胞膜类固醇合成,使其通透性增加
解析: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必要成分麦角甾醇合成酶,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抑制其生长繁殖。本品对白念珠菌、大小孢子菌、新型隐球菌、表皮癣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均有强力抗菌活性。
[单选题]以下有关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处理,不合适的是()
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不合并低血压或脏器功能衰竭时,可选择保留导管或原位使用导丝更换导管
解析:在临床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表现的早期,通常难以获得即时的病原学证据。因此,大多数情况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有关感染流行病学资料做出判断。仅有发热的患者(如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持续血行感染的证据、无导管局部或迁徙感染灶时)可不常规拔除导管,但应及时判断导管与感染表现的相关性,同时送检导管内血与周围血两份标本进行培养。怀疑中心静脉导管导致的发热,同时合并严重疾病状态、穿刺部位的脓肿时应当立即拔除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应该立即拔除导管,并需明确是否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单选题]在临床诊断血源性感染的基础上,以下哪项可以作为病原学诊断的依据()
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解析: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作血源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①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②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单选题]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尿量减少
解析: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尿路刺激征、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可能有白细胞升高、尿细菌培养阳性。故选择C。
[单选题]男性,57岁,既往体健,发热、咳嗽、咳黄脓痰3天,加重并气促1天入院。查体:体温39.5℃,呼吸32/分钟,脉搏112/分钟,血压88/56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口唇发绀,右下肺闻及湿性啰音。胸片右下肺野见渗出病灶。初步诊断()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解析:肺炎临床诊断:①新近出现咳嗽、咳痰,或原呼吸道疾病加重,并有脓痰,有或无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或湿啰音;④白细胞>10×109/L或
[单选题]细菌能否在体内繁殖扩散主要取决于()
细菌的侵袭力
解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4.能引起疾病的性质,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强弱、进入机体的数量,以及是否是侵入机体的适当门户和部位有密切的关系。细菌的毒力是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是致病性强弱的概念。毒力的物质基础有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是指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的毒素是病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指细菌在黏附、定居及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释放的多种对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损害作用的毒性物质。毒素的种类依据毒素产生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分有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在0.3%~0.4%甲醛液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可使其脱毒,而仍保留外毒素的免疫原性,称类毒素。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毒素,起到对机体有益的作用。
[单选题]致病菌对机体有益的作用体现在()
细菌的抗原性
解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4.能引起疾病的性质,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强弱、进入机体的数量,以及是否是侵入机体的适当门户和部位有密切的关系。细菌的毒力是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是致病性强弱的概念。毒力的物质基础有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是指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的毒素是病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指细菌在黏附、定居及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释放的多种对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损害作用的毒性物质。毒素的种类依据毒素产生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分有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在0.3%~0.4%甲醛液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可使其脱毒,而仍保留外毒素的免疫原性,称类毒素。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毒素,起到对机体有益的作用。
[单选题]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无明确免疫低下、心脏瓣膜病和血管内假体,抗生素治疗反应性好,治疗疗程为()
≤2周
解析:1.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反应性好,无明确免疫低下、心脏瓣膜病和血管内假体,可行短程治疗(2周以内)。2.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其抗生素治疗应长于4周。3.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如为真菌性心内膜炎,抗真菌治疗疗程不短于6周。4.念珠菌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抗真菌治疗,疗程至临床症状消失及血培养最后一次阳性后2周。5.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抗生素治疗至少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