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严格恪守教师职责
题目:新入职的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次晓明迟到一分钟,不问原因不准晓明坐回座位,站在教室后听课一上午。关于张老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人格尊严权指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罚站的行为属于体罚,没有严格恪守教师的职责。故选择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一个争强好胜的学生和另一个个性较弱的学生在一起很可能感到更自在,这在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属于( )。
需要互补性
解析:一个争强好胜,一个个性较弱,属于需要互补性产生的人际吸引。
[多选题]国家教委重新修订并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10分)
[单选题]赵明非常害怕狗,教师依次让他选看狗的照片,与他谈论狗,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子里的狗,让他靠近笼中的狗,最后让他摸小狗,抱起小狗,消除了其对狗的恐惧反应,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是( )。
系统脱敏法
解析: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矫正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充分放松的心境下,让学生逐渐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提高其对所恐惧的事物的刺激强度,使其对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的方法。题干中描述的是系统脱敏法的步骤。
[单选题]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观察法
解析: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1)分析书面材料法,即借助学生的成绩表、作业、日记等书面材料对学生进行了解。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看到学生过去的表现,又可以了解学生当前的状况。(2)调查法,即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问卷、座谈等,它是一种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3)观察法,即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一种方法。(4)谈话法,即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谈话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基本方法,具有灵活、方便、容易了解事情细节、有利于感情沟通等特点。
[单选题]张某和李某两家世代交好,他们为双方的未成年子女订立了婚约。法( )。
不合法,父母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张某和李某的做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所以,张某和李某为双方的未成年子女订立婚约的做法是不合法的。
[多选题]材料:
1992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人们开始将鱼投入水中供野生海豚食用。1998年,海豚们开始回报人类,它们不时地将鱼扔上码头。在这件有趣的事情里,人类的投食意图非常明显,但动物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早在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1809-1882)就认为动物和人类的智力只有程度上而非本质上的区别。在其晚年的著作《人类和动物的感情表达》中,他详细研究了鸟类、家畜、灵长类动物以及不同人的喜悦、爱和悲伤。达尔文对待动物的态度,尽管很容易被那些每天接触狗、马或老鼠的人们所认同,却违背了当时欧洲根深蒂固的观念——动物完全没有思想。这种古老的观念源于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学说:人是理智的生灵,与上帝的思想相连,而动物只是肉体机器。笛卡尔的追随者之一,17世纪法国神学家和哲学家马勒伯朗士因此这样描述动物:“不因食物而快乐,不因痛苦而哭泣,成长而不自知,它们无欲无求,无所畏惧,一无所知。”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物学界更忠于笛卡尔而非达尔文的学说。尽管动物行为学的学者们并没有排除动物具有思想的可能性,但是却认为思考这个问题几乎无关紧要,因为它无法回答。人们可以研究动物的输入(如食物和环境)或输出(行为),但动物本身仍然是一个黑匣子——情绪或思想等不可观察的东西超越了客观调查的范畴。一位“行为主义者”因此在1992年写道:“在任何试图了解动物行为的尝试中,都应当极力避免认为动物具有意识思维,因为这是无法检测且空洞的……”
然而,这些关于动物的狭隘想法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1976年,美国学者唐纳德·格里芬不畏阻碍,出版了《动物的觉知问题》一书,认为动物确实能够思考,而且这种能力应该受到适当的科学研究。
此后的数十年间,野外和实验室的大量研究工作推动了远离行为主义、接近达尔文观点的共识。然而研究进展仍然艰难而缓慢。正如行为主义者所警告过的,这两种研究类型的证据都可能具有误导性:虽然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是严谨的,但动物在实验室中的表现难免异于野外;野外观察则可能由于一些显见的局限性而不易被接受——尽管有的野外观察持续数年甚至几十年之久,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缺乏严谨性的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并不多见。
尽管如此,现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有些动物确实以有意识的精神体验方式处理信息和表达感情。他们一致认为:大鼠、小鼠、鹦鹉和座头鲸等动物有着复杂的思维能力;一些物种具有曾被认为只属于人类的特性,例如为物品命名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还有少数动物,如灵长类动物、鸦科(乌鸦家族)和鲸类(鲸和海豚),具有一些人类眼中接近于文化的东西,借此它们形成了通过模仿和示范向后代传递信息和能力的独特行为方式。没有任何动物能够单独拥有所有的人类心智特性,但是几乎所有单一的人类心智特性都存在于某种动物身上。
(摘编自《动物有思想吗?》翻译黄森)
问题:
(1)人们对“动物是否有思想”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性过程?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现阶段该如何推进对动物心智的研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