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影响矿物质吸收利用的物质是()
  • 正确答案 :

  • [单选题]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分子数为()
  • 正确答案 :

  • [单选题]下列哪种有害金属经甲基化后毒性增加()
  • 正确答案 :B

  • [单选题]某地区居民多见甲状腺肥大,且该地区出现认知能力低下、呆小症、聋哑等症状的儿童,该地区居民有可能缺乏()
  • 正确答案 :A
  • A.碘B.硒C.锌D.钙E.铁

  • 解析:碘缺乏的典型症状是甲状腺肿所致的甲状腺肥大,另外,新生儿缺碘可损伤神经和肌肉,表现认知能力低下,严重可导致呆小症。

  • [单选题]死亡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
  • 正确答案 :

  • [单选题]某人食用海产品6小时后,出现上腹部绞痛,继而腹泻、洗肉水样便,腹泻后恶心呕吐,体温39.2℃,畏寒,该人可能患有()
  • 正确答案 :A
  •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 解析: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海产品和盐渍食品。主要临床症状是上腹部脐周围绞痛,继而腹泻、洗肉水样便,腹泻后恶心呕吐,体温37.7~39.5℃,畏寒,病程一般1~3日,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 [单选题]婴儿代乳品中不得检出下列哪种成分()
  • 正确答案 :C
  • 黄曲霉毒素


  • [单选题]下列人群处于正氮平衡的是()
  • 正确答案 :A
  • 儿童

  • 解析:此题主要考核氮平衡的掌握,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摄入氮大于排出氮处于正氮平衡;成人摄入氮等于排出氮处于零氮平衡;老年人、消耗性疾病患者、处于饥饿状态的人群摄入氮小于排出氮处于负氮平衡。

  • [单选题]食品的糖类成分被微生物分解成酸、醇和气体的变化为()
  • 正确答案 :A
  • 发酵

  • 解析: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的成分被分解、破坏,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称为变败;食品的蛋白质成分在厌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以恶臭为主的变化称为腐败;食品的脂肪成分被微生物分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的变化称为酸败;食品的糖类成分被微生物分解成酸、醇和气体的变化称为发酵。

  • [单选题]食品用粗制盐腌制容易导致()
  • 正确答案 :C
  • 亚硝胺的污染

  • 解析:热解产物的污染途径是食品加工方法不当或加工温度过高;苯并芘的污染途径是食品在烟熏、烧烤等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胺的污染途径是使用粗盐腌制菜等;微生物污染途径是生熟不分,不洁净的容器,从业人员手不洁净等。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卫生经济学题库 流行病学题库 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知识)题库 学校卫生(专业知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