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真武汤
题目:患儿,5岁,诊断为肾病综合征,高度浮肿,按之没指,目胞浮肿,胸水,腹水,足肿,四肢不温,食欲减退,甚则咳逆上气,胸满喘急,难以平卧,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治疗以()
解析:考点:肝肾阴虚证--证候:面目皆肿,下肢尤甚,五心烦热,面色潮红,头痛眩晕,口干唇赤,腰膝酸软,汗多便千,食欲亢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治法:养阴滋肾,平肝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汤)。脾肾阳虚证--证候:高度浮肿,按之没指,目胞浮肿,胸水,腹水,足肿,四肢不温,食欲减退,甚则咳逆上气,胸满喘急,难以平卧,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小儿患病后易趋康复的主要原因是()
脏气清灵
解析:①小儿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即明?万全所谓小儿"三有余,四不足"的观点。
[单选题]患儿,2岁。咳嗽2周,日轻夜重,咳后伴有深吸气样鸡鸣声,吐出痰涎或食物后暂时缓解,不久又复发作,昼夜达十余次,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解析:"咳后伴有深吸气样鸡鸣声"是其特异性症状,故该病诊断为百日咳(顿咳);此时病程2周,反复发作,昼夜达十余次,所以处在"痉咳期";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说明该证为痰火阻肺。治当泻肺清热,涤痰镇咳。方用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名师点拨】顿咳初咳期(邪犯肺卫)——疏风祛邪,宣肺止咳——三拗汤。恢复期(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沙参麦冬汤(肺阴亏虚);人参五味子汤(肺脾气虚证)。
[单选题]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小儿正常语言发育()
10个月能发复音
解析:考点:1.视觉(视感知):新生儿有眨眼反射,强光、声响、疼痛等很多刺激均可引出眨眼反射。小儿生后即有视力,4~5个月开始认母亲。2.听觉(昕感知):新生儿已有听觉,当有人声响时表现为眨眼或惊吓反射,或由安静变为啼哭,也可能由啼哭转为安静。3个月可将头转向声源,6个月时对母亲的语言行明显的反应。3.味觉和嗅觉:生后最初几天味觉就表现相当灵敏,新生儿时期嗅觉在寻找母乳时起一定作用。7~8个月时嗅觉发育灵敏,第2年内能识别各种气味。4.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是由上到下的,即由头部的活动至下肢的活动,表现为抬头、抬胸、翻身、坐起、站立、行走次序。对婴儿时期动作的发育过程,可归纳为"二抬(头)四翻(身)六会坐,七滚八爬周岁走"。5.语言发育:3个月喃喃发声,5~6个月发声调音节;7~8个月会发复音;1岁后能说日常生活用语;15个月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一岁半能讲单句;2岁后能简单交谈;7岁以上能较好掌握语言。
[单选题]流行性腮腺炎常用外治法不包括()
鸡蛋清涂患腮
解析:考点:1.大黄4.5g,胡黄连、胆南星各6g,吴茱萸9g。共研细末,以醋或清水调匀状,敷贴涌泉穴。纱布覆盖固定,1日1次。2.新鲜仙人掌1块,去刺,捣泥或切成薄片,贴患腮,1日1~2次。3.青黛粉2g,醋或清水调成糊状,涂患腮,1日2~3次。4.紫金锭(即玉枢丹)0.5g或如意金黄散2g.清水调匀后涂患腮,1日2~3次。5.赤小豆30g,大黄25g。共研细末,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涂患腮,干则再涂,不拘次数。
[单选题]百日咳咳嗽的特点为()
咳嗽阵作,并有回声
解析:考点: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后伴有较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长达2~3个月。
[单选题]小儿3岁。身长95cm,体重15kg,牙齿20颗,其生长发育属于()
[单选题]患儿,7岁,全身自汗或盗汗,动则益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少气乏力,食欲不振,平时容易感冒。舌淡,苔少,脉细弱。治疗选择()
A.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B.生脉散加减C.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D.桂枝汤加减E.金锁固精丸
解析:考点:肺卫不固证--症状:全身自汗或盗汗,动则益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少气乏力,食欲不振,平时容易感冒。舌淡,苔少,脉细弱。治法:益气固表。方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营卫失调证--症状:自汗为主。汗出遍身,微寒怕风,不发热或伴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治法:调和营卫。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气阴亏虚证--症状:以盗汗为主,伴自汗,形体消瘦,汗出较多,神萎不振,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淡,苔少或苔剥,脉细弱或细数。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
[单选题]治疗肺炎喘嗽肺脾气虚证,应首选()
人参五味子汤
解析:肺炎喘嗽后期阴虚肺热证用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证用人参五味子汤,肺炎喘嗽变证中的心阳虚衰证用参附龙牡救逆汤。顿咳初咳期用桑菊饮或杏苏散,痉咳期用桑白皮汤,恢复期肺阴耗损证用沙参麦冬汤,恢复期脾胃气虚证人参五味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