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安斯沃斯
题目:通过“陌生情景”研究法,依据婴儿在陌生情景中的不同反应,把婴儿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三种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华生
[单选题]根据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下面错误的观点是()。
行为不强化短时间内不会消退
解析:由强化建立起来的行为的消退进程受强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行为是被连续强化的,那么一旦不再提供强化(消退)时,行为就会迅速地减少,相反,如果行为是被部分强化的,那么一旦不再提供强化时,行为只会逐渐地减少。
[单选题]下列关于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观的描述,错误的是()。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是心理功能发展的第一个层次
解析:心理功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四个层次是:①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③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单选题]学生在一起完成作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效率高,这是()。
结伴效应
[单选题]使某种行为消退的方式是()。
负强化和不再给予强化
[单选题]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价值观念取向阶段道德表现的是()。
相信道德法则的普遍价值,认识人性尊严,凭自己的良知去做是非判断根据
解析: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要求掌握三期六阶段名称、时间以及道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道德成规前(3岁~小学中年级),第一阶段为避罚服从取向阶段,尚缺乏是非观念,专注于行为的结果(如打破多少个杯子),遵从他人的规则以逃避惩罚、得到奖赏;第二阶段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他们以被满足的需要来评价行为。道德循规期(自小学高年级开始),第三阶段为寻求认可阶段,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好孩子的标准是成人定的,为寻求行为上的认可遵守好孩子的标准规范;第四阶段为顺从权威阶段,服从团体规范,尊重法律权威,判断是非时初具法制观念。道德自律期(自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时开始),第五阶段为法制观念阶段,尊重法制,相信法律是为了大众利益而制定的,所以大家应该遵守,第六阶段为价值观念取向阶段,相信道德法则的普遍价值,认识人性的尊严,凭自己的良知去做是非判断。
[单选题]马斯洛认为最难以实现的需要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
解析:①个人需要与人交往、归属某一群体,被接纳的需要,这体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个体在社会中成长、发展和生活,是一种社交需要,说明个体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②最低级的需求,是个体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如衣食住行,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最低需求;③最难以实现的需求,则是个体想发挥个体潜能、完善自己、实现理想等方面的需求,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很多人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有这方面的需求,缺乏动力去追求这种需求的获得,一般只有少数人可以达到这种需要的满足。
[单选题]对一个人有一般意义的倾向的特质是()。
核心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