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少阳伤寒典型的脉象特点是
  • 正确答案 :A
  • 弦细


  • [单选题]霍乱的症候特点是
  • 正确答案 :B
  • 突发呕吐而利


  • [单选题]黄疸病,鉴别湿邪为患与非湿邪为患的要点是
  • 正确答案 :D
  • 小便利否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 )分类
  • 正确答案 :A
  • 病因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甘麦大枣汤的药物组成是
  • 正确答案 :A
  • 甘草、小麦、大枣


  • [单选题]湿热交蒸,内阻中焦,首选方剂是
  • 正确答案 :B
  • 王氏连朴饮


  • [单选题]理中丸的君药是
  • 正确答案 :B
  • 干姜

  • 解析: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证脾胃虚弱,寒气内生或外袭,寒气肆虐脾胃,脾虚不运,胃虚不降,以此而变生为脾胃虚寒病理病证。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证宜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方中干姜为君,人参为臣。君臣相配温中健脾。中虚寒湿,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燥湿健脾。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一温一补一燥,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寓补,兼以燥湿。 附子理中丸,本方加附子;功用: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沉寒痼冷,或脾肾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手足厥寒,呕吐泄利,或霍乱吐利转筋等。

  • [单选题]下列疾病,出现墨菲征(Murphy'ssign)阳性的是
  • 正确答案 :D
  • 急性胆囊炎


  • [单选题]在应激源中消极性最小而积极性最高的是
  • 正确答案 :B
  • 挑战


  • [单选题]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
  • 正确答案 :A
  • 上下对应关系

  • 解析: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意是树梢,引申为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本”是树根,引申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 十二经脉均有“标”部与“本”部。如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5寸中,穴为跗阳,其标在两络命门(目),穴为睛明。

  • [单选题]以下腧穴中主治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瘰疬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少海

  • 解析:少海 合穴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①心痛、癔症等心病、神志病;②肘臂挛痛,臂麻手颤;③头项痛,腋胁部痛;④瘰疬。 操作 直刺0.5~1寸。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关元穴的主治病症
  • 正确答案 :E
  • 癫狂病

  • 解析:癫狂

  • [单选题]不属于艾炷灸的是
  • 正确答案 :D
  • 蒜泥灸

  • 解析:艾炷灸: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太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2)间接灸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 1)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剌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祛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O.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e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 [单选题]耳穴的分布规律,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 与头面五官相应的穴位在耳屏

  • 解析:与头面五官相应的穴位在耳垂。

  • [单选题]临床不常见的阴虚证是
  • 正确答案 :A
  • 心阴虚证


  • [单选题]任脉与足阳明经的交会穴是( )
  • 正确答案 :E
  • 承浆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妇科学(中级)[代码:331] 急诊医学(中级)[代码:392] 呼吸内科学(中级)[代码:305]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中级)[代码:313] 眼科学(中级)[代码:334] 肿瘤外科学(中级)[代码:342] 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代码:343] 病理学(中级)[代码:351] 口腔内科学(中级)[代码:354] 计划生育(中级)[代码:360]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