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据《素问·评热病论》,风厥的治疗应“表里刺之”,其中“里”是指
  • 正确答案 :C
  • 少阴


  • [单选题]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C
  • 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 [单选题]当归芍药散能够治疗
  • 正确答案 :D
  • 肝脾失调,气郁血滞湿阻的妊娠腹痛证

  • 解析:当归芍药散中,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茯苓、白术健脾除湿,泽泻渗湿,诸药合用,共奏养血疏肝,健脾利湿之效,因此其治疗的应当是肝脾失调,气郁血滞湿阻的妊娠腹痛证。

  • [单选题]用发酵制成的药是
  • 正确答案 :D
  • 神曲


  • [单选题]治疗寒湿痹证,骨节疼痛,宜选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附子

  • 解析:附 子 散寒止痛。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 [单选题]具有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功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炉甘石

  • 解析:炉甘石   功效: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使用注意:宜炮制后用。   硼砂   功效: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2012 2013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极细末干撒或调敷患处,或化水含漱。内服,1.5~3g,入丸散用。

  • [单选题]功用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D
  • 痛泻要方


  • [单选题]四神丸的功用是
  • 正确答案 :B
  • 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 解析:四神丸(《内科摘要》)   【组成药物】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生姜 大枣)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证候】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汗法范畴的是
  • 正确答案 :E
  • 普济清毒饮


  • [单选题]发热微恶寒,口渴咽干,干咳,舌干苔黄,脉浮数。证属
  • 正确答案 :B
  • 温燥证

  • 解析:燥淫证 临床表现: 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燥邪具有干燥,伤津耗液,损伤肺脏等致病特点。 临床表现: 凉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缓或浮紧等表寒症状; 温燥——发热有汗,咽喉疼痛,心烦,舌红,脉浮数等表热症状。

  • [单选题]空痛属于
  • 正确答案 :A
  • 气血精髓亏虚


  • [单选题]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 正确答案 :C
  •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 [单选题]医学伦理原则不含
  • 正确答案 :D
  • 胆识


  • [单选题]以下是孔最穴定位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在前臂前区,尺泽和太渊连线上,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

  • 解析:孔最 郄穴 定位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 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 [单选题]不属于艾炷灸的是
  • 正确答案 :D
  • 蒜泥灸

  • 解析:艾炷灸: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太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2)间接灸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 1)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剌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祛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O.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e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代码:337]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 急诊医学(中级)[代码:392] 血液病学(中级)[代码:310] 结核病学(中级)[代码:311] 骨外科学(中级)[代码:318] 肿瘤内科学(中级)[代码:341] 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代码:343] 超声波医学(中级)[代码:346] 疾病控制(中级)[代码:361]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