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材料:1992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人们开始将鱼投入水中供野生海豚食用。1998年,海豚们开始回报人类,它们不时地将鱼扔上码头。在这件有趣的事情里,人类的投食意图非常明显,但动物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早在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就认为动物和人类的智力只有程度上而非本质上的区别。在其晚年的著作《人类和动物的感情表达》中,他详细研究了鸟类、家畜、灵长类动物以及不同人的喜悦、爱和悲伤。达尔文对待动物的态度,尽管很容易被那些每天接触狗、马或老鼠的人们所认同,却违背了当时欧洲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一动物完全没有思想。这种古老的观念源于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学说:人是理智的生灵,与上帝的思想相连,而动物只是肉体机器。笛卡尔的追随者之一,17世纪法国神学家和哲学家马勒伯朗士因此这样描述动物:"不因食物而快乐,不因痛苦而哭泣,成长而不自知,它们无欲无求,无所畏惧,一无所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物学界更忠于笛卡尔而非达尔文的学说。尽管动物行为学的学者们并没有排除动物具有思想的可能性,但是却认为思考这个问题几乎无关紧要,因为它无法回答。人们可以研究动物的输入(如食物和环境)或输出(行为),但动物本身仍然是一个黑匣子一一情绪或思想等不可观察的东西超越了客观调查的范畴。一位"行为主义者"因此在1992年写道:"在任何试图了解动物行为的尝试中,都应当极力避免认为动物具有意识思维,因为这是无法检测且空洞的……"然而,这些关于动物的狭隘想法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1976年,美国学者唐纳德·格里芬不畏阻碍,出版了《动物的觉知问题》一书,认为动物确实能够思考,而且这种能力应该受到适当的科学研究。此后的数十年间,野外和实验室的大量研究工作推动了远离行为主义、接近达尔文观点的共识。然而研究进展仍然艰难而缓慢。正如行为主义者所警告过的,这两种研究类型的证据都可能具有误导性:虽然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是严谨的,但动物在实验室中的表现难免异于野外:野外观察则可能由于一些显见的局限性而不易被接受一一尽管有的野外观察持续数年甚至几十年之久,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缺乏严谨性的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并不多见。尽管如此,现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有些动物确实以有意识的精神体验方式处理信息和表达感情。他们一致认为:大鼠、小鼠、鹦鹉和座头鲸等动物有着复杂的思维能力:一些物种具有曾被认为只属于人类的特性,例如为物品命名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还有少数动物,如灵长类动物、鸦科(乌鸦家族)和鲸类(鲸和海豚),具有一些人类眼中接近于文化的东西,借此它们形成了通过模仿和示范向后代传递信息和能力的独特行为方式。没有任何动物能够单独拥有所有的人类心智特性,但是几乎所有单一的人类心智特性都存在于某种动上。
(摘编自《动物有思想吗?》翻译黄森)
问题:
(1)人们对动物是否有思想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性的认识?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现阶段应如何推进动物心智的研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条战略主题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故选择C。A选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学前教育规定: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明确政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题干表述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故排除A选项。B选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条战略目标规定: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公益性和普惠性"是战略目标,而题干问"战略主题",故排除B选项。D选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规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而题干问"战略主题",故排除D选项。
[单选题]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 )。
本质
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这是教育的本质: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故选择C。
[多选题]夸美纽斯是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教育家,他的众多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夸美纽斯的论述正确的是( )。
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提出了"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理念
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解析:夸美纽斯的重要教育思想:泛智教育,提出了"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理论论证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的理论基础是感觉论。教学教育性是赫尔巴特提出的。
[单选题]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指( )。
知、情、意相统一的规律
解析:"教育性教学"一词首先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就体现了教育性的教学原则。他认为,人的知、情、意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B项,"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理想的发展与进步。也叫"知、情、意相统一"或"教学的教育性"或"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故选择B。A项,"掌握规律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指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C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指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D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指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如磁带、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
[单选题]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
班、课、时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征是班、课、时。
[多选题] 材料:
葛华和李强在课间因为一件小事吵架,葛华挨了两拳,刚要还手,上课铃响了,李强迅速跑进教室。葛华觉得吃了亏,怒不可遏。他站在教室门口指着李强大声叫嚷:"有本事你给我出来,我非把你揍扁不可!"此时,正好来上数学课的于老师看到了这一幕。于老师愣了一下,马上和蔼地对葛华说:"葛华,你看老师拿了这么多作业本,你能帮老师发给同学们吗?"葛华虽然还在生气,但还是很快接过作业本发了下去。于老师又对全班同学说:"刚才葛华虽然和别人闹了点小矛盾,可是他为了不影响上课,愉快地帮助我发作业,这很好!我相信他下课后会正确处理这件事的。"葛华听到老师的表扬,转怒为喜,上课也非常认真。
下课后,于老师请李强帮他把教具拿回办公室,趁机问明了事件发生过程。听完李强的诉说,于老师耐心地对他说:"虽然双方都有责任,但打人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如果是你被打了,你会感觉怎样?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友好地解决与他人的冲突。老师相信你会处理好这件事的。"之后,李强主动找葛华道歉,两人重归于好。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