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
题目:以下关于循环系统的神经调节不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了循环系统的神经调节。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有两组:一组是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另一组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乙酰胆碱能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压降低。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常伴有()
高钾血症
解析:呼吸性酸中毒时pH下降,血中[H+]增加,主要造成两个效应:①使H+向细胞内转移,H+转移时伴Na+、K+的转运,即细胞外2个Na+、1个H+与细胞内3个K+相交换,因此在血液中[H+]减少的同时K+增加;②肾脏排H+增强,这个主要通过肾小管Na+-H+交换加强实现,而Na+-H+交换增加使肾脏排K+减少。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使细胞外液K+浓度增高,形成高钾血症。
[单选题]心脏停搏最常见的原因是()
冠心病
解析:心脏病因心脏停搏而迅速死亡的患者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的是()
血液传播
解析:流行性出血热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或母婴垂直传播,但不会通过血液传播。
[单选题]患者,男性,34岁,1周前出现发热、食欲减退、腹胀等不适,自服退热剂,无明显效果。查:T39.8℃,P76次/分,胸部可见3个2mm左右的皮疹,压之褪色,诊断为伤寒。该患者的病变部位常见于()
回肠
解析: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其中以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滤泡病变最具特征性,形成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小溃疡,因此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
[单选题]患儿,男性,12岁,头痛、发热4小时,伴呕吐、抽搐,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收入院。以下有关其病原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抵抗力强
解析:病原体为脑膜炎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细菌裂解后可释放内毒素,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并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极易自溶而死亡。因此,采集标本后应注意保温,并立即送检或在床边直接接种。脑膜炎球菌在体外生活力及抵抗力很弱,对干燥、寒冷、热和常用消毒剂均很敏感。脑膜炎球菌是一种化脓菌,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单选题]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患者脑脊液检查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指()
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
解析: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腰穿脑脊液的压力一般正常,无色透明,典型表现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
[单选题]下列关于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黏液-纤毛运载系统和咳嗽反射均为上呼吸道的重要防御机制
解析:此题考查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上、下呼吸道的分界为环状软骨;上呼吸道主要由鼻、咽、喉构成,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和机械阻拦作用;下呼吸道起自气管,终止于终末的呼吸性细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载系统和咳嗽反射均为下呼吸道的重要防御机制。
[单选题]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原因是()
蛋白质分解,肠内产氨增多
解析:每100ml血液中约含蛋白质20g,上消化道出血后,流入肠道的血液增多,肠内蛋白质分解增多,产氨增多,诱发肝性脑病;腹水中含有白蛋白和电解质,大量放腹水后常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及大量蛋白质和水电解质丢失,导致代谢性碱中毒,促使氨通过血-脑屏障,诱发肝性脑病。
[单选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查为()
冠状动脉造影
解析:本题考查了各种心脏疾病的有关检查。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在左心房内探及明显收缩期高速射流,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敏感性几乎达100%。超声心动图检查为明确和量化诊断二尖瓣狭窄的最可靠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显影,可发现各支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具有确诊价值,目前已成为确诊冠心病的主要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