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法是在最终由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经济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题目: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一论断体现了( )。

解析:马克思的关于法的论述对于理解法的本质、产生和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根据题意可知应选C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为依据,可以把非正式群体分为( )、中间型、消极型和破坏型四类。
  • 积极型

  • 解析:以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为依据,可以把非正式群体分为积极性、中间型、消极型和破坏型四类。故选择D。

  • [单选题]《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下列那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循序渐进原则

  • 解析:我国古代教学注重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食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这些要求和主张反映了实际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原则。故选择D。A选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出自<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选项,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C选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我国的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 [单选题]《十面埋伏》是一首汉族琵琶大曲,同时也是中国   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下列成语典故中,与该曲表现的历史场景无关的是( )。
  • 破釜沉舟

  • 解析:《十面埋伏》是表现楚霸王项羽,被包围在垓下的故事。破釜沉舟是项羽起兵早期,打败秦末名将章邯,王离的故事。故选择B。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等,都是项羽的成语典故。其中,,被围垓下(十面埋伏),汉军在楚军周围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楚军人心涣散;项羽泣不成声,娇妻虞姬挥剑自刎(霸王别姬);项羽帅残部突围,行至乌江边,左右勇士尽数战死,唯项羽一人执槊立于江边,汉军将士莫敢于争锋(万人敌)。忽见江心一亭长驾船而来,欲摆渡霸王过江,项羽感恨,无颜回江东(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自刎乌江)另外,力能扛鼎(项羽力大无穷,能举起铜鼎)也是项羽的典故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