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
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30万元 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7.5万元 合并利润表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为5万元
题目:甲公司系乙公司的母公司。甲、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13年至2014年甲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资料如下:(1)2013年甲公司销售一批产品给乙公司,销售成本300万元,售价400万元。(2)2013年乙公司购进存货后,向集团外销售50%,取得收入250万元,其余50%形成期末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乙公司2013年购进的存货,至2014年末向集团外销售20%,取得收入100万元,其余30%形成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下列关于甲公司编制2014年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抵消分录,正确的有()。
解析:选项D处理不正确,应在合并利润表中抵消递延所得税费用5万元;选项E,本期母子公司未新增内部交易,故不需要抵消营业收入,关于本题相关分录如下:借:未分配利润-年初(400×50%×25%)50贷:营业成本50借:营业成本(400×30%×25%)30贷:存货3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0×25%)7.5所得税费用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2.5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当多个投资方能够分别单方面主导被投资方的不同相关活动时,能够主导对被投资方回报产生最重大影响的活动的一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投资方享有可变回报的大小
解析:选项C,应该是投资方承担可变回报风险的大小,而不是享有可变回报的大小。
[单选题]甲公司和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甲乙公司为同一集团内的两个子公司。2014年9月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商品100件,每件成本1.2万元,每件销售价格为1.5万元,货款尚未支付。2014年12月末,乙公司该批商品全部未对外销售,期末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每件1.05万元。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则2014年末有关抵消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的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30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30
解析:乙公司计提了45[(1.5-1.05)×1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但是从集团公司角度来看,应计提15[(1.2-1.05)×1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所以应将多计提的30万元跌价准备全部予以抵消。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30贷:资产减值损失30
[单选题]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2012年1月1日甲公司将成本为80万元的商品以1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增值税税率为17%。乙公司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用于企业管理,该固定资产折旧期为5年,无残值,乙公司采用直线法提取折旧(为简化处理,假定2012年按全年提取折旧)。乙公司另行支付了运杂费3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因素)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如果该设备2014年末提前清理而且产生了清理收益,则因该设备相关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消而减少2014年合并净利润的金额为()万元。
12
解析:影响合并净利润的金额=20-8-4+4=12(万元)。抵消分录为:①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贷:营业外收入20②借:营业外收入8贷:未分配利润-年初8③借:营业外收入4贷:管理费用4
[单选题]甲公司拥有乙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控制乙公司财务和经营决策。2014年6月1日,甲公司将自己公司生产的一批产品出售给乙公司,售价为600万元(不含增值税),成本为400万元。至2014年12月31日,乙公司已对外售出该批存货的60%。则2014年合并利润表中因该事项应列示的营业成本为()万元。
240
解析:2014年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营业成本(即列报金额)=400×60%=240(万元)。或:(400+600×60%)-(600-200×40%)=240(万元)。
[单选题]下列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在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公司也应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解析:选项A,无论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都需要将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选项B,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因长期股权投资与应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相等,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过程中不产生差额,即合并中不形成商誉或应计入损益的因素。只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才有可能出现商誉;选项C,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如果存在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在采用权益法进行调整时,不管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对于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均不需要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