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任意性规范

题目: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的才处理。这一规定所包含的规范属于( )。

解析:刑法的这一规定授予了当事人对于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者是否告诉的选择权,因而属于任意性规范。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 把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

  • 解析: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过程。

  • [多选题]在学生学习的概括阶段,老师所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练习在多种情景下运用信息,使信息得以迁移。( )

  • [单选题]备课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一个关键步骤是( )。
  • 制定课时计划(教案)

  • 解析:暂无

  • [单选题]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这说明了学生文化的( )特征。
  • 过渡性

  • 解析:学生文化的过渡性是指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一方面,它表现为与成人相异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出其要求自主、独立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受教师的引导及家长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着成人的价值观念。故选择A。B项,学生文化的非正式性是指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个体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同时,它对学生所形成的影响也是非正式的。C项,学生文化的多样性是指学生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可能会因共同的种族、民族等特征结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也可能会因共同的社会经济背景而形成独特的社会阶层文化:他们可能会因性别的差异,在学校中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文化特征,也可能会因年龄的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需求。D项,学生文化的互补性是指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补充。人的生活是多侧面、多色彩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不断地在发挥着作用。从学生文化的不同类型和样式上来讲,年龄文化、性别文化、同伴文化等也会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互相渗透、互为补充。

  • [单选题]教师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持上述教学观的理论流派是( )。
  • 建构主义

  • 解析: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 [单选题]儿童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进行可逆性推理:去自我中心化,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能进行多维度的思维: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开始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由此可以判断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 具体运算阶段

  • 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儿童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题目中描述的就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