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题目:小强腿有残疾,具有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该上初中了,当地普通学校以小强腿有残疾为理由,拒绝其入校学习。该做法(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故选择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收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解析:这是传统教学的观点。而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要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多选题]"履霜坚冰至",说明思维具有( )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解析:"履霜坚冰至",意思是一旦踏上薄霜,结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思维的间接性使得人们可以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事物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各种属性,预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故选择A。B选项,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C选项,思维的逻辑性反映了思维的条理性,是指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的逻辑性是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是所有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
[单选题]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不同的学习结果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多选题]当人意识到自己被关注的时候,他有意或无意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霍桑效应。( )
解析:霍桑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主动的、有意的,而不是无意的。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语文教学资源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方言俗语、自然风光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解析:生活中的各类资源都可以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方言俗语和自然风光。在教科书中可以以"自然风光"为主题,介绍自然的美,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济南的冬天》《春》等课文都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
[单选题]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
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题干中周老师过分注重文化成绩的考核而忽视了课外活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作用,其观点不符合素质教育观。故本题选C。考点点拨: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是历年必考考点。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还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然后审清题意,细致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