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缀术》
题目: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 ),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直到唐代还被用作数学课本。
解析:祖冲之,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主要贡献:他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故选择B。A选项,《齐民要术》贾思勰的农业百科全书。C选项,《水经注》是郦道元的地理名著。D选项,《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算经的十书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
学生的发展性
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题目中,英语老师因为军军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就质疑及格了的军军是抄来的,没有意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故选择D。
[单选题]新建工作簿的快捷键是( )。
CtrI+N
解析:新建工作簿的快捷键是CtrI+N。故选择B。A、C、D选项,没有特殊功能。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学记》
解析:《学记》相传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这本书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常考内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等。故选择D。A项,《论语》是"四书"(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主要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除了教育思想外,还有相关的政治、道德、文化思想。常考内容:教育作用一一"性相近,习相远",庶、富、教;教育目的一一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一一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B项,《大学》是"四书"之一,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常考内容:《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项,《孟子》是"四书"之一。孟子是思孟学派代表人物,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常考知识:"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考才能获得知识真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等。
[单选题]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会发生关键性转变,这一步转变被称为( )。
编码
解析: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
[单选题]通常说的"举一反三"属于( )。
顺向正迁移
解析:顺向正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积极影响,如学习整数是可以促进小数的学习。举一反三是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故选择A。B选项,顺向负迁移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如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开始不容易领会计算法则,往往产生不去对齐小数点而去对齐末位数的错误。这是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时所掌握的"个位数对齐"知识,在这里干扰了学生对"小数点对齐"这一法则的领会。C选项,逆向正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积极影响。如学习了有理数可以促进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D选项,逆向负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消极影响,例如学习了分数乘法后,在去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有的学生竟然用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分别相加减。
[单选题]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
守恒概念的形成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守恒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即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故选择D。A项,思维具有可逆性属于具体运算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B项,具体逻辑推理属于形式运算阶段。C项,去自我中心的形成是在具体运算阶段。
[单选题]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道德情感
解析: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单选题]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强调的是教学中应该重视( )。
培养能力
解析:题干中"教是为了不教"强调的是学会学习,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与传授知识、发展个性和养成品德无关,因此排除ACD选项,故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