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题目:刘老师正在上课,学生路路突然站起来,指出刘老师讲解中的错误,刘老师板着脸说:"路路,老师不如你,以后就由你来上课好了!"说完,刘老师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下列选项中,对该教师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行为,不但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答案选D。AC选项,实施素质教育,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题干没有利用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排除AC。B选项,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故排除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是( )。
终身教育
解析: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作为当代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直接倡导和推动,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合作,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将会改变世界教育的面貌。
[单选题]学生通过学习查阅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自己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发现学习
解析: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故选择B。A选项,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C选项,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D选项,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如骑车、绘画、体操、跳舞等都属于操作技能。
[单选题]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学习规律的( )。
效果律
解析: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题干所述为效果律。
[单选题]在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原型定向之前已发生原型内化。( )A.正确B.错误
解析: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将形成过程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先后顺序不能改变。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是( )。
治愈性
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预防心理疾病,排除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人生质量;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因此具有矫正性、预防性和发展性。
[单选题]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
社会适应
解析: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单选题]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活动和交往
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因此,德育过程的基础是教育活动和交往。
[单选题]( )阶段是教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关注学生
解析:当教师进入关注学生阶段后,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故选择B。A选项,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C、D选项,不存在关注成绩、关注发展阶段这种说法,故排除C、D选项。
[单选题]"医生都穿白衣服,所以,有些穿白衣服的人留长头发。下列选项中,这一陈述的必要前提是( )。
有些医生留长头发
解析:根据三段论的推理规则,结论为特称命题,则前提必然有一个特称命题,排除C、D两项;结论为肯定形式,则两个前提必然均为肯定形式,排除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