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材料:我刚接手初二(3)班班主任工作时,该班班级风气较差。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培养班集体。我是这么做的:第一,和全班同学讨论确定班集体的发展方向,最终确立了近期(两个月)、中期(一学年)和远期(毕业前)班集体的目标。近期,主要搞好课堂纪律,抓好班风建设;中期,争取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远期,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我没有在第一次班会课上训话,而是对同学们表达了希望和信任,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一定能把班级建设成优秀班集体。同时我深入到学生中间,争取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并制定了《班级管理常规》,严格实行德育考核,奖惩结合,并定期向家长通报。两个月下来,班级风气明显好转,近期目标基本实现了……第二,在重新组建班委会过程中,学生反映,生活委员翁丽常常在自习课上带头讲话,课间吵闹,造成不良影响,我和班委会成员讨论后决定撤换她。当宣布这一决定时,看到她情绪低落,我没有简单地批评她,而是关心她,告诉她我这样做是为班级包括她在内的全体同学着想。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她在各个方面得到了较大提高。同时,在原班委会基础上,根据各班委的特长进行了适当调整。第三,组织了“学雷锋日”“环保日”“篮球赛”“社会调查”等一系列班集体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第四,针对后进生,我分别采取个别谈心、道德谈话、个别辅导等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转变中起了较好作用,同时也壮大了班集体。比如,我班赖明同学脾气急躁,常仗着块头大与同学打架,与老师顶牛,但他特别擅长体育运动,尤其是篮球打得好。当时恰逢学校组织班级间篮球赛,我意识到转化的机会来了。我找到他研究如何排兵布阵,并请他做班级篮球队队长,他很感动。赛场上赖明奋力拼搏,表现出色,我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趁热打铁又推荐他做体育委员,得到全体同学的同意。在此基础上,我又找赖明谈话,希望他珍惜大家对他的信任。从此,他从班级的“反叛者”变成了“主人翁”,直到初三以良好的成绩毕业。问题:结合材料说明该班主任老师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18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 [单选题]教师既要当好"经师",又要当好"人师"。这就是要求教师坚持()。
  • 教书育人

  •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教书育人"规定,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做好教学工作,又要做好德育工作。题干中,"经师"、"人师",就是教学和德育相结合意思。故选择B。

  • [单选题]科尔伯格采用( )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 )个水平。
  • 两难故事法、三

  • 解析:科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

  • [单选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校外单独进行的活动是( )。
  • 个别活动

  • 解析:个人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外、校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个人活动是课外、校外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好学生的个人活动,是课外、校外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故选择C。

  • [单选题]焦老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活动,返校后主动与同事们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关于焦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有助于增进家校合作

  • 解析:题目中焦老师积极参加培训、主动和同事们交流的做法,既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也有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和学校的校本教研。但是并没有出现家庭教育这一方面,因此不存在家校合作。故选择D项。

  • [单选题]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
  •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 解析: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要达到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质量,另一方面是个性化的。新课程改革中所追求的"高质量"是一种对每个人的高质量发展的追求,要求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对自己满意的人。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故选择B。A选项,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C选项,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D选项,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包括,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以及教学本身要实现个性化。

  • [单选题]阅读《雨巷》教学反思的片段,按要求答题。“知人论世,体物会意”是读诗的重要方法。脱离特定的创作背景和具体的文本,一味追求读者体验,容易歪曲诗歌本意。高中生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都不够丰富,引导他们知人论世是必要的。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研读资料的能力不错,能对诗歌展开多元解读。他们没有简单认定这是爱情诗,而是从资料中生发出自己的理解。这也让我认识到,教师要注意处理好知人论世与多元解读的关系,恰当提供相关资料为学生搭建文本解读的桥梁。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知人论世与多元解读并不矛盾,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 解析:A项,“学习诗歌是为了知人论世”说法错误,且资料中并没有体现。“多元解读”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学生不能随心所欲地阅读,需要在立足文本、“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真正读懂文章,C项说法错误。由材料中“脱离特定的创作背景和具体的文本,一味追求读者体验,容易歪曲诗歌本意”“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研读资料的能力不错,能对诗歌展开多元解读”“恰当提供相关资料为学生搭建文本解读的桥梁”可知,D项说法错误。而题于材料中,最后一句也提到“教师应该处理好知人论世与多元解读的关系”,因此可知“知人论世”与“多元解读”并不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单选题]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 解析: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在工作中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拥有"教育机智"。题干描述体现了的教育机智,在学生发生争论时候,教师利用自身的教育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故选择A。

  • [单选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启发性原则

  •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早提出启发性原则的是孔子,他在论语中曾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故选择D。A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B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C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常考古文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