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回调(Call Back)函数是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中常用的一种机制,而设计模式中的(1)模式就是回调机制的一个面向对象的替代品。该模式的意图是(2)。
解析:Command(命令)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Command模式抽象出待执行的动作以参数化某对象,我们可用面向过程语言中的回调函数表达这种参数化机制。所谓回调函数,是指函数先在某处注册,而它将在稍后某个需要的时候被调用。Command模式是回调机制的一个面向对象的替代品。Command模式在不同的时刻指定、排列和执行请求。一个Command对象可以有一个与初始请求无关的生存期。如果一个请求的接收者可用一种与地址空间无关的方式表达,那么就可将负责该请求的命令对象传送给另一个不同的进程并在那里实现该请求。Command模式支持取消操作。Command模式的Excute操作可在实施操作前将状态存储起来,在取消操作时这个状态用来消除该操作的影响。Command接口必须添加一个Unexecute操作,该操作取消上一次Execute调用的效果。执行的命令被存储在一个历史列表中。可通过向后和向前遍历这一列表并分别调用Unexecute和Execute来实现重数不限的"取消"和"重做"。Command模式支持修改日志,这样当系统崩溃时,这些修改可以被重做一遍。在Command接口中添加装载操作和存储操作,可以用来保持变动的一个一致的修改日志。从崩溃中恢复的过程包括从磁盘中重新读入记录下来的命令并用Execute操作重新执行它们。Command模式用构建在原语操作上的高层操作构造一个系统。这样一种结构在支持事务的信息系统中很常见。一个事务封装了对数据的一组变动。Command模式提供了对事务进行建模的方法。Command模式有一个公共的接口,可以用同一种方式调用所有的事务。同时,使用该模式也易于添加新事务以扩展系统。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基于架构的软件设计(ABSD)强调由商业、质量和功能需求的组合驱动软件架构设计。以下关于ABSD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使用ABSD方法,设计活动的开始意味着需求抽取和分析活动可以终止
解析:基于架构的软件设计(ABSD)强调由商业、质量和功能需求的组合驱动软件架构设计。使用ABSD方法,设计活动可以从项目总体功能框架明确就开始,并且设计活动的开始并不意味着需求抽取和分析活动可以终止,而是应该与设计活动并行。ABSD方法有3个基础:第一个基础是功能分解,在功能分解中使用已有的基于模块的内聚和耦合技术;第二个基础是通过选择体系结构风格来实现质量和商业需求;第三个基础是软件模板的使用。ABSD方法是一个自顶向下,递归细化的过程,软件系统的架构通过该方法得到细化,直到能产生软件构件的类。
[单选题]博学公司欲开发一个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集成调试器。该调试器的编辑器和变量监视器可以设置调试断点。当调试器在断点处暂停运行时,编辑程序可以自动卷屏到断点,变量监视器刷新变量数值。针对这样的功能描述,采用()的架构风格最为合适。
隐式调用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调试器在设置端点时,其本质是在断点处设置一个事件监听函数,当程序执行到断点位置时,会触发并调用该事件监听函数,监听函数负责进行自动卷屏、刷新变量数值等动作。这是一个典型的回调机制,属于隐式调用的架构风格。
[单选题]博学公司欲开发一个软件系统的在线文档帮助系统,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查询上下文中输入查询关键字,如果当前查询环境下没有相关内容,则系统会将查询按照一定的顺序转发给其他查询环境。基于上述需求,采用()最为合适。
责任链模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设计模式的理解与应用。根据题干描述,在线文档系统需要根据用户的查询需求逐步将查询请求依次传递,对比4个候选项,其中在责任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因此责任链模式是能够满足该要求的最好模式。
[单选题]某公司欲开发一个在线交易系统,在架构设计阶段公司的架构师识别出3个核心质量属性场景。其中“在并发用户数量为1000人时,用户的交易请求需要在0.5秒内得到响应”主要与(1)质量属性相关,通常可采用(2)架构策略实现该属性;“当系统由于软件故障意外崩溃后,需要在0.5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主要与(3)质量属性相关,通常可采用(4)架构策略实现该属性;“系统应该能够抵挡恶意用户的入侵行为,并进行报警和记录”主要与(5)质量属性相关,通常可采用(6)架构策略实现该属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质量属性的理解和质量属性实现策略的掌握。对于题干描述:“在并发用户数量为1000人时,用户的交易请求需要在0.5秒内得劐响应”,主要与性能这一质量属性相关,实现该属性的常见架构策略包括增加计算资源、减少计算开销、引入并发机制、采用资源调度等。“当系统由于软件故障意外崩溃后,需要在o.s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主要与可用性质量属性相关,通常可采用心跳、Ping/Echo、主动冗余、被动冗余、选举等架构策略实现该属性;“系统应该能够抵挡恶意用户的入侵行为,并进行报警和记录”主要与安全性质量属性相关,通常可采用入侵检测、用户认证、用户授权、追踪审计等架构策略实现该属性。
[单选题]某软件公司欲设计一款图像处理软件,帮助用户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公司的系统分析师识别出了如下3个关键需求:图像处理软件需要记录用户在处理照片时所有动作,并能够支持用户动作的撤销与重做等行为。图像处理软件需要根据当前正在处理的照片的不同特征选择合适的处理操作,处理操作与照片特征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逻辑关系。图像处理软件需要封装各种图像处理算法,用户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处理算法;软件还要支持高级用户根据一定的规则添加自定义处理算法。在系统设计阶段,公司的架构师决定采用设计模式满足上述关键需求中对系统灵活性与扩展性的要求。具体来说,为了支持灵活的撤销与重做等行为,采用(1)最为合适:为了封装图像操作与照片特征之间的复杂逻辑关系,采用(2)最为合适;为了实现图像处理算法的灵活选择与替换,采用(3)最为合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设计模式知识。题干描述了某软件公司一款图像处理软件的需求分析与设计过程,并明确指出采用设计模式实现关键需求对系统灵活性与扩展性的要求。针对需求1,为了支持灵活的撤销与重做等行为,采用命令模式最为合适,因为命令模式可以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还可以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针对需求2,为了封装图像操作与照片特征之间的复杂逻辑关系,采用状态模式最为合适,因为状态模式将每一个条件分支放入一个独立的类中,这样就可以根据对象自身的情况将对象的状态作为一个对象,这一对象可以不依赖于其他对象而独立变化;针对需求3,为了实现图像处理算法的灵活选择与替换,采用策略模式最为合适,因为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使得算法可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
[单选题]识别风险点、非风险点、敏感点和权衡点是软件架构评估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针对某系统所作的架构设计中,“系统需要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量直接影响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描述了系统架构设计中的一个(1):“由于系统的业务逻辑目前尚不清楚,因此现有系统三层架构中的第2层可能会出现功能重复,这会影响系统的可修改性”描述了系统架构设计中的一个(2)。
解析:本题考查架构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风险点与非风险点不是以标准专业术语形式出现的,只是一个常规概念,即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可称为风险点。敏感点是一个或多个构件(和/或构件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研究敏感点可使设计人员或分析员明确在搞清楚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应注意什么。权衡点是影响多个质量属性的特性,是多个质量属性的敏感点。例如,改变加密级别可能会对安全性和性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提高加密级别可以提高安全性,但可能要耗费更多的处理时间,影响系统性能。如果某个机密消息的处理有严格的时间延迟要求,则加密级别可能就会成为一个权衡点。
[单选题]如图8-40(a)所示的UML类图描绘的是设计模式中的(1)模式。如图8-40(b)所示的UML类图描述了该模式的一种应用,其中与图8-40(a)中的"Creator"对应的类是(2)。
解析:Command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将不同的请求对数化并进行排队或登记,以支持撤销操作。FactoryMethod模式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需要实例化哪一个类。Composite模式将对象组成树结构来表示局部和整体的层次关系。客户可以统一处理单个对象和对象组合。ClassAdapter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用户希望得到的另一种接口。它使原本不相容的接口得以协同工作。